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采用心理学治愈青少年网民食黄心病

采用心理学治愈青少年网民食黄心病

中青报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手机网站涉黄“食黄”人群中,八成以上为青少年手机网民。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去年6月30日,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其中,青少年网民约为0.8亿人(“青少年网民”界定为25周岁以下的公民)。也就是说,有6400万青少年网民曾频繁进入涉黄网站。追根求源手机涉黄网站,为何能够风靡泛滥,主要是青少年“食黄”人群形成的点击率,为涉黄网站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从心理学观点,青少年网民之所以频繁进入涉黄网站“寻黄”“食黄”,是受他(她)们猎奇心理驱使。何谓猎奇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奇心理。中国从低年级教育开始,受到

  中国传统、封闭的性学和生理学教育的影响,误认为健康而必须的生理学、性学为“黄色”,逆反心理使青少年由“好奇”变成“猎奇”,由本能意识上升为强烈的强迫意识。

  从治本之策入手,消除青少年手机网民的猎奇心理,只有变“堵”为“疏”,用改革开放的观念,重新审视我国的低年级学校教育,采用相对开放的性学和生理学教育,消除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而且以健康的家庭性启蒙教育相配合,竟而使涉黄网站失去年轻人这股主要的浏览人群,最终使涉黄网站失去网站市场。

  因此,手机扫黄既有关闭黄色网站的果断措施,又有治理“食黄”人群中青少年网民心病的治本措施,双管齐下,标本结合,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