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防网瘾:请家长不要太爱孩子!

防网瘾:请家长不要太爱孩子!

请注意,我这里的爱是有引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谁不想多给孩子一点爱呢?但是爱也分正确的爱和错误的爱。这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大多数网瘾青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极端的自私。没有爱心,很多父母给我打电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孩子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没有亲情,甚至有的家长说“即使我现在死在他面前,他连眼泪都不会掉一颗”。这一点我能理解家长的感受,确实我接触过的很多网瘾青少年都存在着猜忌心强、小心眼、自私等共同的性格特征。而且我们具体也做过相应的调查,可以参照我以前的文章“网瘾青少年与性格缺陷”。可是我们家长有没有思考过,孩子的自私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太多了?!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辛苦、最节俭、最劳累、最操心的父母。人人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古代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的一次次搬家,现在的父母更是如此,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就开始了无私的爱,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走来,我们的父母无不是时刻在奉献着自己,甚至孩子都成家立业了,还在象蜡烛一样默默的燃烧着自己,我治疗的一个河北的网瘾患者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无私”的爱。这个患者已经三十多岁了,孩子都会喊爸爸了,但是他整天不回家,在网吧一呆就是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父母的眼泪、妻子的柔情、孩子的呼唤也不能让他走出网吧,离开游戏的那些人物半步。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父母是怎么“爱”他的。他的父母跟我描述了他的成长历程,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还算上是小康家庭。因为是独生子,理所当然成了掌上明珠,父母从来没有动孩子一根手指头,有好吃的父母舍不得吃也要先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同龄的孩子该有的他都有,没有的他也有,玩具、名牌、手机、电脑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北京的大学,父母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家里的活从来没让他动一个手指头,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目的就是让孩子多抽出点时间学习,可是他并没有把时间都用来学习,相反他有了更多时间来打游戏。有一次母亲病了要到北京做检查,因为父亲不在家,让孩子一起过来帮着照顾下,得到的确实一句冰冷的话“没时间,我正忙着呢!”即使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考不上大学也不能让他跟父母一样吃苦吧,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前途,就凑了钱办了个小商店,可是他跟本就不闻不问,依然玩他的游戏,不知道听那个亲戚说的,说孩子只要娶了媳妇就会“收心”了,不会在玩游戏了,可是并不是想象的中的那样,结婚后依然不知道对家庭负责任,有了孩子后,闲孩子吵耽误了自己玩游戏,就干脆跑到网吧里,妻子终于忍不可忍,提出要离婚,只到这时候父母才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找到了我。

  以上只是我遇到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的类似的故事在我们戒网瘾中心还很多,虽然爱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我们给予了太多的“爱”,我们真的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了“我们到底应当给予孩子怎样的爱?!我本人也才疏学浅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我想我们最起码可以可以吸取一些教训,尽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发现你的“爱”跟以下我列举的有相似的地方,那就请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