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温暖:远离网瘾的最佳“防疫针”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障碍(IAD)、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强迫性网络使用、网络依赖等,是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的行为问题之一。这一概念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Goldberg首先提出的,于1995年被引入医学字典。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对其界定仍没有达到一致的共识。Goldberg将之定义为“上网时间与频率超过自己预期,虽然努力控制自己上网行为却失败,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戒断症状”。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或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上网冲动的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不同学者对IAD定义时侧重是不同的,有的强调、戒断、以及个人生活受到困扰;有的则强调行为的无意义,将其认为是冲动控制障碍的问题之一。
“网络成瘾”原因何在?
▲外因 网络具有“匿名性”、“便利性”和“非现实性”的特点,这使网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外因。“匿名性”是指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便利性”是指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很快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非现实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暂时逃离现实,不用面对现实的不愉快和压力。
▲内因 网络成瘾者常具有某些特殊的“易感性”,这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内因。网络成瘾者往往自我控制力差;没有时间感;只顾当前而不考虑长远;那些多动症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具有过分依赖而羞怯、压抑而孤僻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现实中遭遇困难又缺乏处理应对的能力,往往容易使个体感到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上网成瘾。
“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
依赖网络 强烈地想要上网,自己无法控制;脑子里总是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以及网络上的场景,渴望着再次上网;多次想控制自己不去上网,但都失败了。
“耐受”表现需要不断增加自己上网的时间,才能感到与之前一样的愉快感、满足感;实际上网的时间和频率常比计划的更多、更长。
“戒断”表现 上网时神采奕奕,下网后无精打采,感到生活毫无乐趣。
生活受到影响 为了上网不惜放弃其他事情,如交友、学习;为了更多上网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通宵达旦地留在网上,甚至不吃饭、不洗漱;遇到问题,只会回到网络,麻痹自己,发泄情绪。
“网络成瘾”有哪些危害?
学业损害 上网时间过长,侵占了学习的时间,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常不交作业、缺课、成绩下降、甚至辍学;长此以往会使智能受到影响。
人际交往损害 喜欢呆在网上,不愿意与父母、同学交往,逐渐变得对待他人十分冷漠,长此以往人际关系受到明显损害。
生理危害 上网时间过长,出现头晕、头痛、颈背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体重减轻,易疲劳等生理不适。严重的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问题。
心理危害 出现情绪问题:精神不振、悲观消极、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和动机,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出现行为问题:敏感冲动,与父母冲突,出现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行为越轨,甚至犯罪;向父母、老师或朋友说谎,隐瞒自己的网络迷恋程度,以及上网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网络成瘾”有何预防良方?
青少年只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品质,“网络成瘾”是可以预防的。
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控制上网时间——控制好每周上网的时间要比控制好每天的时间更有效。给自己一个限定:“我每周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N小时”,自行调节避免过于死板。
▲控制上网地点——*人不去网吧上网。同伴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学习”的作用。如果遇到一些成天泡在网上的“榜样”,就会加速“网络成瘾”的形成。
▲控制网络的使用内容——学习网络的使用技巧,学习网上获取资料的技能,保护自己的电脑不会受到病毒或“不良网站”的进攻。
▲强化监督——把电脑放在客厅、书房等有利于家长或者他人监督的地方,也可以在电脑旁放一个小闹钟,事先就定好下网的时间,这些都能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综合国内研究,不少学者均认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应当以预防和教导为主,需要家长、学校、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于家长来说,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提供温暖的抚养环境,能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加孩子对网瘾的免疫能力。另外,家长还应当学会早期识别网瘾的症状、在家中与孩子制定科学的上网规则如限制上网时间等。必要时劝导孩子接受心理治疗。
此外,学校是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瘾者的主阵地。首先要以学校为基础普及网瘾知识、指导学生科学上网:限定上网时间、不在网吧上网、设定上网目标、学会自律上网;促进网络的利弊认知:全面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利用网络来增长见闻。其次,通过心理知识的辅导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指导他们学会管理个人时间、调整个人情绪、增加现实应对能力、提高现实交流沟通能力、学习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塑自信。同时也可以增加文体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现有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发生“网络成瘾”还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一些在现实中应付困难的能力差、自我认同度低的人容易上网成瘾。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学习处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认识并且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都非常重要。另外,除了上网,培养一些其他的课余活动和兴趣爱好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网瘾,我们提倡: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唱歌、阅读、参加社团活动、放松心情(听音乐等)、排解压力,如跑步、打球。
此外,目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在其发生之初往往不被人们所识别;而网瘾人群中通常缺乏主动求诊的动机,往往在家长的强制下就诊,因而实施干预的机会也较少,难以做有效性评定。
总之,形成一个以家庭、学校为核心,专业机构为辅助的网络成瘾预防治疗体系,将对青少年的网络科学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常用治疗网络成瘾有哪些?
▲心理治疗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治疗仍然以心理治疗为主。治疗的作用在于解除诱因,解除维持和加重个体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简而言之,治疗师会启发网络成瘾青少年找到导致自己上网成瘾的心理原因,并尝试改变它,从而改变网络成瘾的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治疗师主要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常见的想法,如“除了上网我一无是处”、“除了网络,这个世界没有人关心我”等等,在治疗中通过挑战网络成瘾者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
▲团体治疗 治疗中将同样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进行关于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知识的讨论,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增加了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的认识、找到各自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在团体中练习社交技能、团体内成员相互监督彼此戒断网络成瘾的行为。
▲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相互之间的情感支持少或者家长过度的严厉、保护的管教方式都对网络成瘾的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父母亲共同参与到治疗中来也十分重要。在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会帮助家庭寻找网络成瘾形成的家庭原因,通过改变这些家庭因素来改变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
▲药物治疗 还有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增进疗效的作用,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
“网络成瘾”原因何在?
▲外因 网络具有“匿名性”、“便利性”和“非现实性”的特点,这使网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外因。“匿名性”是指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便利性”是指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很快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非现实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暂时逃离现实,不用面对现实的不愉快和压力。
▲内因 网络成瘾者常具有某些特殊的“易感性”,这构成了网络成瘾的内因。网络成瘾者往往自我控制力差;没有时间感;只顾当前而不考虑长远;那些多动症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具有过分依赖而羞怯、压抑而孤僻的人格特征。另外,在现实中遭遇困难又缺乏处理应对的能力,往往容易使个体感到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上网成瘾。
“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
依赖网络 强烈地想要上网,自己无法控制;脑子里总是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以及网络上的场景,渴望着再次上网;多次想控制自己不去上网,但都失败了。
“耐受”表现需要不断增加自己上网的时间,才能感到与之前一样的愉快感、满足感;实际上网的时间和频率常比计划的更多、更长。
“戒断”表现 上网时神采奕奕,下网后无精打采,感到生活毫无乐趣。
生活受到影响 为了上网不惜放弃其他事情,如交友、学习;为了更多上网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通宵达旦地留在网上,甚至不吃饭、不洗漱;遇到问题,只会回到网络,麻痹自己,发泄情绪。
“网络成瘾”有哪些危害?
学业损害 上网时间过长,侵占了学习的时间,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常不交作业、缺课、成绩下降、甚至辍学;长此以往会使智能受到影响。
人际交往损害 喜欢呆在网上,不愿意与父母、同学交往,逐渐变得对待他人十分冷漠,长此以往人际关系受到明显损害。
生理危害 上网时间过长,出现头晕、头痛、颈背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体重减轻,易疲劳等生理不适。严重的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问题。
心理危害 出现情绪问题:精神不振、悲观消极、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和动机,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出现行为问题:敏感冲动,与父母冲突,出现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行为越轨,甚至犯罪;向父母、老师或朋友说谎,隐瞒自己的网络迷恋程度,以及上网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网络成瘾”有何预防良方?
青少年只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品质,“网络成瘾”是可以预防的。
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控制上网时间——控制好每周上网的时间要比控制好每天的时间更有效。给自己一个限定:“我每周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N小时”,自行调节避免过于死板。
▲控制上网地点——*人不去网吧上网。同伴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学习”的作用。如果遇到一些成天泡在网上的“榜样”,就会加速“网络成瘾”的形成。
▲控制网络的使用内容——学习网络的使用技巧,学习网上获取资料的技能,保护自己的电脑不会受到病毒或“不良网站”的进攻。
▲强化监督——把电脑放在客厅、书房等有利于家长或者他人监督的地方,也可以在电脑旁放一个小闹钟,事先就定好下网的时间,这些都能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综合国内研究,不少学者均认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应当以预防和教导为主,需要家长、学校、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于家长来说,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提供温暖的抚养环境,能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加孩子对网瘾的免疫能力。另外,家长还应当学会早期识别网瘾的症状、在家中与孩子制定科学的上网规则如限制上网时间等。必要时劝导孩子接受心理治疗。
此外,学校是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瘾者的主阵地。首先要以学校为基础普及网瘾知识、指导学生科学上网:限定上网时间、不在网吧上网、设定上网目标、学会自律上网;促进网络的利弊认知:全面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利用网络来增长见闻。其次,通过心理知识的辅导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指导他们学会管理个人时间、调整个人情绪、增加现实应对能力、提高现实交流沟通能力、学习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塑自信。同时也可以增加文体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现有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发生“网络成瘾”还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一些在现实中应付困难的能力差、自我认同度低的人容易上网成瘾。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学习处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认识并且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都非常重要。另外,除了上网,培养一些其他的课余活动和兴趣爱好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网瘾,我们提倡: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唱歌、阅读、参加社团活动、放松心情(听音乐等)、排解压力,如跑步、打球。
此外,目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在其发生之初往往不被人们所识别;而网瘾人群中通常缺乏主动求诊的动机,往往在家长的强制下就诊,因而实施干预的机会也较少,难以做有效性评定。
总之,形成一个以家庭、学校为核心,专业机构为辅助的网络成瘾预防治疗体系,将对青少年的网络科学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常用治疗网络成瘾有哪些?
▲心理治疗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治疗仍然以心理治疗为主。治疗的作用在于解除诱因,解除维持和加重个体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简而言之,治疗师会启发网络成瘾青少年找到导致自己上网成瘾的心理原因,并尝试改变它,从而改变网络成瘾的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治疗师主要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常见的想法,如“除了上网我一无是处”、“除了网络,这个世界没有人关心我”等等,在治疗中通过挑战网络成瘾者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
▲团体治疗 治疗中将同样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进行关于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知识的讨论,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增加了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的认识、找到各自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在团体中练习社交技能、团体内成员相互监督彼此戒断网络成瘾的行为。
▲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相互之间的情感支持少或者家长过度的严厉、保护的管教方式都对网络成瘾的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父母亲共同参与到治疗中来也十分重要。在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会帮助家庭寻找网络成瘾形成的家庭原因,通过改变这些家庭因素来改变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
▲药物治疗 还有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增进疗效的作用,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
相关文章
-
孩子有网瘾该怎么解决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家庭里面都可以练舞,会有手机和电脑的,而且电脑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可
-
心理压力大 不妨多吃这3种食物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现在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
-
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利弊该让孩子接触电脑吗,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耽误了学习,但是不给孩子
-
如何缓解变态购物心理呢购物逛街是众多女性特别喜爱的,本来是一种普通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一种有疯狂购物的表现,特别是见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就会
-
5个方法帮孩子摆脱网瘾网络的普及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少成年人甚至是孩子却陷入了网瘾的怪圈中,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