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网络心理

网瘾又出新标准:“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将问世

网瘾又出新标准:“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将问世

月10日下午消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田成华已初步制定“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将为全国测查及完善该标准提供依据,并表示"病理性上网"标准或将明年出台。   

  田成华称“病理性上网”症状主要体现症状为: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里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网民,问题青少年中,有60%-70%“病因”与网络内容搭上关系,这其中,又有超过10%的比例达到了“网络成瘾”的范畴,而且这个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则会引发多方问题。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心里医生银娟认为,在预防网络成瘾方面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应形成专业治疗的预防体系规划。学校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并参与网络以外的有益活动。家长也要改变教育方式,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多和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透露,随着网络游戏的飞速发展,玩家在体验游戏带来快乐满足的同时又不免产生迷失和痛苦,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韩两国将会就网络游戏成瘾的共同性问题进行对策研讨。

编辑点评:网瘾标准的背后……
  网瘾又出新标准了!去年底的“网瘾精神病”标准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又出了个“病理性上网”标准,说不定下回还可能出个“网瘾电击”标准。
  标准之所以称之为标准,就在于它能够给出定义,标出红线。然而,如今在“网瘾”究竟是什么都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有关治网瘾的标准却一个赶一个的出台,不由得不让大家怀疑,“网瘾标准”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争夺暗战!
  网瘾治疗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孩子和孩子背后的父母,我们不能放任它成为一种利益博弈,更不能是一种谋利工具。此外,在这个权威备受质疑的时代,我们专家教授们在推出一个又一个“标准”之前最好扪心自问,你们真的敢于对自己的科学论断负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