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依赖与反依赖的关系
依赖,是人们对于信任的人才会产生的一种情绪。大部分时候,依赖情绪产生在亲情中,只有极少数时候才会出现在亲情之外的情感里。反依赖,或许人们觉得这个词很难以理解,但其真的存在。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心理学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言行和心理变化都发生在种种关系中,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关系中的某些东西。
关系如此重要,但关系又容易成为一团迷雾,令我们很容易在关系中迷失。
在前不久的专栏文章《穿越你心灵的保护层》中,我引用英国老师弗苏摩迪的话说,我们的心有三层结构,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中间一层是伤痛,而最深处一层是真我。
保护层太厚,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问题,因为这个厚厚的保护层,我们触碰不到自己的真我,也触碰不到别人的真我,结果就是,我们不仅常常感觉到要命的孤独感,我们也无法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因为真正的亲密,是两个人真我与真我的相遇。
保护层之所以太厚,是因为有太多伤痛。我们惧怕这些伤痛,不敢去面对它们,于是使用了种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将这些伤痛包裹起来,并由此形成了保护层。
在研究生快毕业时,我给自己人生立下三个目标,第一个是与孤独达成一个默契,第二个是在最值得珍惜的人面前毫不犹豫地表达真诚。假若第一个目标达到,那么我将不再惧怕孤独,反而可以安于孤独,而假若第二个目标达到,我就可以拥有深度的亲密关系,那时所谓的心灵感应都会自然发生。
我想,这或许也是每个人需要的功课,因为我们都惧怕孤独,同时亲密关系也是绝大多数人最头疼的事情,似乎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就是难以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
真要安于孤独并享受亲密,就必须揭开自己的保护层。对此,我们会本能地感到惧怕,因为那时就得面对心中隐藏的伤痛。
不过,如果能从一个旁观的角度看看自己内心的伤痛是什么,对它先有一个了解,那会帮助我们更有勇气地去面对它。
3岁前,孩子与妈妈避免重大分离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两大动力是性与攻击。
弗洛伊德的这个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反驳,而现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将其修正成,人的两大动力是亲近与疏远。
可以看出,客体关系理论完全是从关系的维度去审视心理动力的。与人亲近,尤其是与自己喜欢的人亲近,是我们一大动力。但同时,有时适当地与人疏远,保持一种孤独,给自己一个空间,这也是我们一大动力。
如果亲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产生创伤。如果疏远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样也会产生创伤。
既然心理学称,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那么也可以说,人类的创伤基本都可以归为这两类:亲近需要没有满足的创伤,疏远需要没有满足的创伤。
前一种创伤,即被抛弃的创伤,后一种创伤,即被吞没的创伤。
客体关系理论还称,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其实是童年时人际关系模式的再现。同样也可以说,我们成年后容易袭来的创伤,其实是童年时早就被袭击过的创伤。
-
人际交往中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变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看起来非常
-
为什么约炮后两人关系难持久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的软件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会选择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这样的话肯定会在一起谈对象或者是
-
新媳妇如何与亲人相处新媳妇,到底怎么样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别人在一起相处的呢,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进入这个婆家的时候,也是感觉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种病态社交 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有一些变态的社会交往,我们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实在生活中人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还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现状其实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间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类的,这样的话才可以,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还有就是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