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人际交往

教您如何运用“羡慕嫉妒恨”

教您如何运用“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这是今年流行于大众的一串词,仔细品味还是相当地绝妙,人因不满情绪的递增而强烈到差不多不能自持。“羡慕嫉妒恨”,不能把它分开,不要写成“羡慕、嫉妒、恨”,那将会削弱它的表达效果,甚而使之韵味尽失。“羡慕嫉妒恨”是一种修辞。而且,“羡慕嫉妒恨”不仅强化了中心词“嫉妒”的表达效果,还包含了嫉妒的结构层次和来龙去脉——嫉妒,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

嫉妒从羡慕来

羡慕是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优越感或有利条件,希望自己也有;嫉妒则是看到别人拥有这些东西,情绪抵触,心生恨意,你越是“向阳石榴红似火”,他越是“背阴李子酸透心”。日本的阿部次郎在《人格主义》中讲道:“什么是嫉妒?那就是对于别人的价值伴随着憎恶的羡慕。”歌德讲得更透彻:“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嫉妒是消极的不快。所以嫉妒很容易转化为憎恨,就不足为奇了。”羡慕——嫉妒——恨,正好画出了嫉妒的生长轨迹,始于羡慕终于恨。羡慕只是嫉妒的表层,恨才是嫉妒的核心。

那么,恨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中,把“嫉”和“妒”作了区分,如王逸为《离骚》“各兴心而嫉妬”作注:“害贤曰嫉,害色曰妬。”。译成现代文,“嫉”大概相当于“红眼病”,侧重点在才能和仕途;“妒”大约相当于“吃醋”,侧重点是性和情爱。撮其要旨,一“贤”一“色”,男才女貌,是最易招致忌恨的。

其实,嫉妒是人的一种本能。谁没有嫉妒过别人?只是每个人的嫉妒心之强弱不同罢了。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妒”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似乎并非什么坏事。所谓“微妒”,犹如菜肴中起调味作用的佐料,而佐料终究不能当饭吃。如果一个人的嫉妒心过于强烈,“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整日里痛苦着别人的幸福,幸福着别人的痛苦,长之以往,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