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呢。
人类的关系始于施与受,而施与受又开启了我们的清白与罪疚的经验。这是因为,一方带着期待而付出,接受的一方则感觉自己背负着回报的义务。一方带着期待,另一方则感受到义务,如此一来,造就了每一段关系中的罪疚与清白,也使付出与接受的两方交换位置;除非最终的施与受达到平衡,否则无论是付出或接受的一方,都不会满意。这意味着接受的一方将有机会付出,而付出的一方也必须能够接受。
无论快乐与否,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我们也失去了独立与清白。当我们接受时,会觉得对给予者有所亏欠,我们会因亏欠而感到不舒服,并且努力回报以使自己释放这样的压力。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有这样的代价。另一方面,当我们不求回报地给予某人或是付出大于回报时,通常会以愉悦的方式经验到清白感,也就是当我们不亏欠任何人、无所求或没有得到任何赠予时,我们通常会有轻松而自由的愉悦感。
当施与受能够平衡,我们才能经验最深沉的满足。然而,为了维持前述清白的愉悦感,通常人们会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首先是:
1、自我设限
有些人会为了维持清白感,而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交流,他们宁愿封闭自己,也不愿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赠予。如此一来,他们就无须背负对任何人的责任;这是一种“旁观者”的清白,他们借由不参与而无须玷污自己。所以,他们常因为对生命采取冷眼旁观的立场,而产生空虚和不满足的感受。
许多忧郁症的人采取这种生活态度,首先他们拒绝来自父亲或母亲(或双方)的给予,然后将这样的态度扩展到其他关系,最终导致这个世界所给予的任何美好事物。他们合理化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对方所给予的并不是我需要的”或“对方所付出的无法满足我”。有些人拒绝的理由则是,不愿接受给予者的批评或附加的限制。无论基于什么理由,结果都是一样,他们的心中充满着被动与空虚。
我们会在另一些人身上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们愿意接受父母所付出的,这意味着他们接受父母如是的样貌,并且带着感恩的态度接受来自父母的赠予。这样的接受经验,是一种幸福的能量流动,这使得人们能在其他关系中也充分地经验“施”与“受”。
2、助人者症候群
第二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否定自己对他人的需求,这发生在当我们付出多于别人的给予时。这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短暂的,一旦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给予,这样的“权力感”就消失了。
有些人为了维持这样的“权力感”,常以一种“宁人负我,也不愿我负人”的生活原则来生活,而不愿接受他人的给予。许多所谓“理想主义者”,事实上都是“助人者症候群”。
然而,避免背负责任的自由,对关系发展是没有帮助的。有些伴侣在关系中只想打破原本的平等,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当他拒绝伴侣的付出时,另一方可能也会拒绝他的给予,他的伴侣可能会经验到疏离及愤怒。这样的助人者,将会经验到空虚和怨愤。
3、充分交换
第三种是最美好的一种经验清白的方式,就是在充分给予及接受后的满足感。这种“施与受”的充分经验,将滋养关系的过程。这意味着一方不论得到什么,都能平衡地回报另一方。
对这样的清白感而言,除了施与受双方角色的流动外,交换过程中“等量”平衡也同样重要。我们小额的交换将带来少许利益,大量的施与受则带来丰富与幸福的感受。这样的幸福并非从天而降。大量回报将为我们带来满足、正义与平静。在各种维持清白感的方法中,这样的方式最能让我们获得自由,这样的清白将使我们心满意足
-
人际交往中为什么有的人善于交朋友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而且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变得非常的好,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看起来非常
-
为什么约炮后两人关系难持久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的软件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寂寞的男女都会选择去聊天交朋友的,而且这样的话肯定会在一起谈对象或者是
-
新媳妇如何与亲人相处新媳妇,到底怎么样才可以更好的去和别人在一起相处的呢,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进入这个婆家的时候,也是感觉非常的陌生,首
-
避免七种病态社交 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有一些变态的社会交往,我们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的可怕的呢?其实在生活中人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还有就
-
揭示女人有了男友后的现状其实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间一定要懂得相互包容和尊重之类的,这样的话才可以,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的一些甜蜜,还有就是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