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主体的内在差异,这种差异可分解为社会因素的差异、文化因素的差异和心理因素的差异。除此之外,交往过程中信息流动或传递的影响因素,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此处不予涉猎。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指交往主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年龄、性别等。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的交往障碍,常常带有某种先定性。优势地位者与劣势地位者的行为方式乃至说话的语气都会出现明显差别,扮演社会角色的不同往往意味着所承担的社会义务、所代表的社会期望不同,这种种不同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交往困难。年龄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往障碍,也就是所谓“代沟”或“代差”的制约作用。性别差异的影响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体现非常明显。从心理意义上讲,男女两性间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性心理,提高对性的道德价值的认识。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中,异性交往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二)文化因素

文化因索是人际交往双方最一般的社会心理背景,由于社会文化已内化为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而为我们本能的体现着,所以,通常我们体会不到文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影响。在获得了不同的文化经验并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的时候,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才被我们感受到。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个人的认识范围和交往范围也随之拓展,文化对人们交往的影响,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由于双方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或对同一词汇有着不同的理解,信息内涵的歪曲或误解就极易发生,造成语意障碍。交往双方存在种族偏见、地域偏见则会造成交往的态度障碍。另外,交往双方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索质差距过大也会影响交往过程。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情绪、个性等方面。交往双方在信息交流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不同等,会造成认知失调而影响交往。愤怒、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以及激情状态或长期心境不佳都可能导致对信息的曲解。个性方面的差异是交往中最主要的障碍来源。交往双方气质相似、性格相近、趣味相投,双向沟通可顺利进行,但若脾气各异、志趣不同,交往遇到困难是可想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