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丑陋现象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丑陋现象

大学生中有着众多的优秀者,也不乏高尚之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有着诸多的道德典范和良好的行为楷模。美好的东西是抹之不去的,而丑陋的东西,往往因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见。为此,我们不妨摘录几段文字,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丑陋现象曝曝光,来剖析一下当代的大学生,剖析一下大学生存在的不足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丑陋的现状,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把握自我。

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中,社会已经不能随意地要求他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经历去了解社会。尽管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可国家、社会、集体的观念在一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已变得非常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实现,这就难免有丑陋的东西表现出来。

台湾学者编写的《某些丑陋的大学生》(三墨等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中,三墨先生对大学生的“丑陋”陈录如下:

那么到底什么样子的大学生称得上丑陋呢?

第一种是冷漠型的,除了自己切身的事之外,其他大至国际形势小至校园活动一概“不关我的事”

第二种是缺德型的,偷、骗、赌、赖……什么小坏事都干得出来,而且绝对编得出一套理由为自己辩护。

第三种是鬼混型的,书是绝不好好念的,纯粹是逃课一路逃到毕业。

第四种是诈欺型的,使尽各种手段拿分数,有足够资格获得“诺贝尔作弊奖”

第五种是玩乐型的,反正有学校鼓励、家长纵容、同学热心参与,只要有钱,永远都可以玩得天昏地暗。

第六种是放荡型的,大学生嘛当然要开放一点,超友谊何妨,同居也没关系,反正打胎又花不了多少钱。

第七种是虚无型的,沉沦在个体户的深渊之中,既得不到快乐又无法自拔,像行尸走肉一样毫无人生的目标。

第八种是自毁型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是想要什么却偏又得不到,只有毁灭自己来“报答”世界。

可能是我们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学生管理制度远较台湾严格,有一些问题还不像三墨先生所描述的那样严重,但这提纲掣领的八种现象在我们校园中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90年代以来,大学生形象急剧滑坡是显而易见的事。

有文化,没有教养,这是一位大学校长曾对我们大学校园里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痛心的评价。他说,我走过欧美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大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无论在哪个大学校园,他们的学生都给人们一种有良好的教养的感觉,而我们的学生你不能说他没有文化,但却缺乏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