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孩子心理胆怯 该怎么帮助克服

孩子心理胆怯 该怎么帮助克服

很多七、八岁的孩子,性格胆怯,内向。在公众场合显得畏缩,胆小,拘谨,怕生,不爱说话。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偏偏我儿子也是这样。不能说没有遗传因素的先天影响,为此,我在改变孩子性格胆怯方面,我确实动了不少脑筋。以下就是我在孩子身上使用过的教育方法,并配以点评式的总结,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以实际帮助。

◆不敢问路。

方法:设想最坏结果。

一次,我和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我有意叫他去问路。孩子说他不敢。我问为什么不敢,他就是不说。我不勉强。我只帮他分析:“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问了,会出现哪些结果好吗?”孩子欣然答应。“第一个设想:你问了,对方告诉了你该朝哪个方向走。你成功了,是吗?”“是的。”“第二个设想:你问了,对方摇头说不知道。你没有损失什么,是吗?”“是的。”“第三个设想:你问了,对方态度很不好,并且要臭骂你一顿,还想打你。有可能吗?”“不可能吧,哈哈,我又没得罪他。”孩子回答。我进一步开导:“是啊,我们很有礼貌地请教别人问题,别人也会礼貌地回答我们,不管他知道不知道。那么,也只有前面两种可能性,是吧?”“是的。”“那你还怕什么?”孩子不好意思笑了。

点评:这是退一步法。孩子怯于问路,除了害羞、胆小以外,也很怕遭到对方的拒绝,这样他会感到很尴尬。而帮孩子设想各种结果,尤其是最坏的结果,理清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知道最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不过如此。这样就消除了孩子的顾虑和担忧。

◆ 不敢借东西

方法:模拟场景法

孩子不敢向人借东西。比如家中的水笼头坏了,我叫他到隔壁借老虎钳,他不肯;书忘记带回来,叫他去借同学的,他不敢。于是我和他来了一次模拟场景游戏。我先当借物人,他当被借人。“你好,阿姨,你能不能借我一个工具用一下?”“可以。”“谢谢。”之后,我们转换角色,再来一次表演。后来,我当被借人时,故意刁难他:“不给借。”孩子恳求道:“借给我吧。”“凭什么借给你?”“因为我很需要……”经过了多次的场景模拟后,孩子的措辞也丰富了,胆子也变大了,懂得该怎么说服别人了。后来,孩子“上演”了真实的戏了——敢借东西了。

点评:这是提前演习法。孩子不敢开口向人借东西,也因为不习惯,或缺少这方面的锻炼。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利用角色游戏来演习一番,一来可以从虚拟的场景向真实的场景过渡,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二来给孩子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好文推荐:

男女分手会用到的理由有什么 >>>

5个让孩子自信的简单有效方法 >>>

大学生心理“断乳”期不可忽视 >>>

揭秘 婚恋交往离不开的交往原则 >>>

给内向求职者的5条建议 助你求职成功 >>>

专家推荐的四大有效减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