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出现后的治疗方法
急性胆囊炎是我们身边十分多见的一种疾病了,发病后会给很多的人带来不便,在生活中较多的因素可以诱发急性胆囊炎的出现,此病出现后只有正确的防治,才能远离急性胆囊炎疾病,那么急性胆囊炎疾病到底该怎样治疗呢,一起看小编给大家的介绍吧。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般需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并禁食、禁水。医生可通过患者鼻腔放置橡皮管到胃,接上吸引以保持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对胆囊的刺激。通常只要怀疑有胆囊炎,就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1)治疗原则
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有效,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做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解痉止痛对症治疗
(3)抗感染治疗: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一经确立,就应选用对需氧菌敏感兼顾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一般可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的药物,均应静脉给药。最好应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的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及剂量。当肝功能受损和有黄疸时,抗生素的疗效会降低,因此必要时并用胆道减压引流的方法。
(4)利胆治疗:对无梗阻或轻度黄疸的非化脓性胆道感染有一定疗效。常用铁制剂轻泻药或应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胆石通、大黄片等以便健进胆汁分泌,稀释胆汁,解除淤胆,起到自身引流的作用。若存在梗阻,将导致胆道内压增加,必要时进行胆道引流。
(5)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是理气括血、通里攻下,辨证施治。①肝胆气滞:方药有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g,白芍、黄芩、木香各15g,川楝子、半夏各12g,大黄10g,生姜5片,大枣5枚。②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泽泻、车前子、黄芩、黄柏、芒硝各10g,柴胡、木通、栀子各15g,茵陈30g,蒲公英20g,大黄15g。③热毒炽盛:复方大承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碱,龙胆、枳实、厚朴各10g,栀于、黄芩、柴胡各15g,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各30g,大黄15g,芒硝20g。
二、手术治疗
如果诊断肯定,病人又无手术禁忌证,通常在病后1~2天手术切除胆囊,但如果病人有其他疾病,就会增加手术的危险,则手术可延迟到其他疾病得到处理。如果病情减轻,手术可推后进行,大约在6周或更长时间以后。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脓肿、坏疽或胆囊穿孔,则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手术方法主要是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如病情允许而又无禁忌证时,一般行胆囊切除术。但对危重患者,应在局麻下行胆囊造瘘术,以达到减压、引流的目的。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最彻底的手术方式,在当前也是较安全的术式,总体手术病死率不足1.0%,但急性期手术病死率要稍高一些。
(一)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应采用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不等于急诊手术,而是患者在入院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并同时应用B超和同位素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后,在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或称晚期手术),一般在6个星期之后进行。
(二)手术方法
1.胆囊切除术
(1)自胆囊颈开始的切除法(顺行):如果胆囊周围的粘连并不严重,胆囊管与胆总管交角(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可以辨认清楚,则自囊颈部开始先分离出胆囊管并予以结扎切断,再辨认清肝右动脉分出的胆囊动脉,予以结扎、切断,则较容易提起胆囊颈部,将胆囊自胆囊床中剥离出并予以切除。注意,在胆囊切除过程中最严重的事故是胆总管的损伤,这是由于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辨认不清,或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牵拉过度,以致胆总管被拉成锐角;血管钳夹得太低,或因胆囊动脉出血时,盲目使用血管钳在血泊中夹钳,而致误伤胆总管。所以条件允许者先解剖出Calot三角中胆囊管、胆囊动脉与胆总管的关系,是防止误伤胆总管的根本保证,也是切除胆囊的常用方法。在解剖胆囊中发生大出血时,切勿在血泊中盲目钳夹,以致误伤胆总管、门静脉等重要组织。此时可先用左手示指伸入网膜孔,与拇指一起捏住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肝固有动脉,使出血停止,再清理手术野查明出血点所在,予以彻底止血。从肝床上剥离胆囊时,须仔细钳夹并结扎直接进入肝床的小血管支,并在胆囊窝放置引流,防止发生积血和感染。
(2)自胆囊底部开始的切除法(逆行):若胆囊管和胆总管等组织因周围粘连过多而辨认不清,可以先自胆囊底部开始分离。若胆囊的边界不十分清楚,可以先切开胆囊底部,将左手示指伸入胆囊中,作为剥离胆囊的依据,正如剥离疝囊一样。做胆囊底部开始的切除术时出血可能较多,因胆囊动脉未能先行结扎,胆囊管的残端既可以因切除过多而伤及胆总管,也可能因切除不足而致残端过长,术后有可能形成残株综合征,因在胆囊管残端中可有结石形成,或继发感染,致有轻度不适。所以在胆囊周围粘连较多而必须做囊底开始的胆囊切除时,应紧贴胆囊壁做囊壁分离,以减少出血,而不一定要暴露右肝动脉,待胆囊颈部完全游离后,将囊颈向外牵托暴露出胆囊管,随胆囊管向下追踪就可以找到胆总管,在认清胆囊管与胆总管和肝总管的关系后可以切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注意切断胆囊管时,应将胆囊管残端保留长些(保证胆囊颈管内无结石嵌顿),切勿将胆囊管牵拉过长,血管钳也不可夹得太低,以免损伤胆总管。
手术副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显露小佳,结构辨认不清。而急性胆囊炎多有胆汁淤积,胆囊胀大,影响视野,笔者习惯先从胆囊底部电灼截孔减压,粗丝线结扎闭合后,钳夹提起哈氏袋,因浆膜水肿,钝性游离胆囊三角(如指掐法),多可分清结构。胆囊周围的粘连找对层次,也可钝性游离为主。笔者习惯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防止积血积液及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此类胆瘘只要引流通畅,短期内可自愈,患者无明显不适。
(3)胆囊半切除术:若手术时发现:①胆囊的位置过深、粘连很多,致从胆囊窝中剥离胆囊非常困难或出血过多者;②胆囊壁已有坏死,不耐受切除者;③患者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突然恶化,需要尽快结束手术者,可以选择做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前壁、紧贴肝的胆囊窝予以切除,刮除后壁上的剩余黏膜,并结扎胆囊管,然后将留下的胆囊边缘用肠线相对缝合,其中插入一支导管引出体外作为引流。该导管常在术后第2周予以拔除,所余瘘口不久可以自动愈合。
(4)胆囊部分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在手术时胆囊颈必须予以结扎,否则有形成胆瘘的危险;②胆囊后壁的黏膜必须刮除干净,或用碳酸或电烧灼予以烧毁,否则窦道也可能长期不愈。胆囊部分切除术虽不如全切除“正规”,但其疗效与全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较单纯胆囊造瘘术后须再次切除者显然更合理。故在胆囊周围粘连很多、炎症严重、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辨认不清时,与其冒损伤胆总管或右肝管的危险而勉强做胆囊伞切除术,不如行胆囊部分切除术。外科医师应保持头脑清醒,临场时应该善于抉择。
急性胆囊炎出现后的治疗方法就是这些了,此病是严重,出现后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前去预防,而且还要多加重视,才能避免此病带来的其他症状的出现,深入的了解有关急性胆囊炎的知识,希望以上的治疗知识对大家有帮助。
-
急性肠胃炎食疗的好方法近年来急性肠胃炎疾病已经成为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了,而且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确实给患者带去了健康危害希望患者能够重视做好
-
宝宝急性肠胃炎怎么治疗急性肠胃炎疾病的发生和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和饮食不卫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现了急性肠胃炎患者会有严重腹痛腹泻
-
胃肠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哪些好胃肠疾病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胃肠疾病是危害及其普遍的疾病,其发生让患者承受了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为了规避疾病带来的
-
急性肠胃炎中药该怎么治对于急性肠胃炎这样的疾病我们在患病的时候是不能拖延治疗时间的,一定要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治疗和护才是,可是很多的患者在患病
-
急性肠胃炎头晕该如何护理较好肠胃炎疾病的发生确实会导致患者有腹痛腹泻的症状,对于肠胃炎这个疾病我们不应该忽视。要在患上这个疾病的时候,科学正确采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