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肿大出现后的检查项目

脾肿大出现后的检查项目

脾肿大疾病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引起脾肿大疾病,此病出现后会让好多患者陷入痛苦中,给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脾肿大疾病出现后我们需要做一些检查来判断是否患有此病的症状,该做哪些检查呢。

脾肿大的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

(2)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的生化检查。

(3)血液免疫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免疫功能异常。

(4)血培养:怀疑全身性感染时需做此项检查。

2.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X线片、CT、核索扫描等。

3.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组织检查.怀疑有骨髓造血异常时做此项检查。

4.淋巴结穿刺或活检,有淋巴结肿大者可考虑。

5.脾脏穿刺组织学检查,对确定脾大病因有帮助,但易造成出血,只在必要时才考虑。

确定诊断

1.确定为脾肿大排除肿大的肝左叶,左肾下垂.脾曲结肠肿物。除触诊正确判断外.影像学检查可明确。不遗漏未能触及的脾肿大,影像学检查可发现。

2.确定导致脾大原因的类型首先是充血性,其次脾脏本身的肿物,再次是血液病和某些全身性肿瘤,然后再考虑感染性,最后想到少见的脾大。

3.确定的病因类型将各类型中各种疾病,按照其疾病的临床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特点,依次排除或肯定。有些疾病特点突出,不难明确诊断,比如肝硬化,如有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史,即可确诊。血液病如有血象和骨髓象的证据。也可确诊。脾囊肿通过影像学检查完全可确诊,但脾肿瘤的诊断则需有组织学证据。感染性脾大多有发热,据此再进一步找出感染灶并明确其性质,需有组织学或细菌学的阳性结果,或找出病原体作为证据。

4.做特殊检查确诊引起脾大的疾病引起脾大的疾病繁杂,不少是少见病,需要根据特殊检查才能确诊,比如黑热病,需在肝、脾、淋巴结组织、或外周血液中找到利什曼原虫,始可确诊。又如霍奇金病,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如能在骨髓或淋巴结中找到特异的巨网状细胞(Reed—Steinberg细胞)则诊断当无疑问。

鉴别诊断

引起脾大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脾大、充血性脾大、血液病性脾大、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脾大、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所致的脾大及肿瘤或囊肿等。可依据常见与少见的次序进行鉴别。

1.充血性脾大见于肝硬化,脾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如有肝炎史,肝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食管造影显示静脉曲张即可肯定诊断。

2.感染性脾大脾脏多为轻度或中度增大,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全身性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疟疾、黑热病等,多有各自的特殊临床及血液化学异常表现。

3.肿瘤或肿物:(1)脾脏本身的肿瘤,如脾网织细胞肉瘤,或脾脏肿物,包括脾囊肿、脾结核等,多无全身症状,肿大脾脏表面不光滑或有隆起,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2)全身性肿瘤,如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多有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及异常血象或骨髓象。(3)溶血性脾大:见于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儿童,脾脏中等度肿大,贫血和黄疸征。

4.脾大,即网状内皮细胞增殖性脾大,如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尼曼一皮克病(Nienann—Pick‘s disease)等。

通过以上知识介绍,相信朋友们对脾肿大疾病出现后的一些检查有所认识了,疾病出现后不但及时的治疗,而且还要早起的做好检查,因为只有做好了检查,才能对治疗有帮助,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提前去预防脾肿大疾病的出现,避免它带俩的更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