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肠炎 > 肠炎常识

结肠瘘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式简述

结肠瘘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式简述

结肠瘘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并发症状,手术过程中,如果结肠局部的组织,血管吻合不好,就导致积液外漏。具体怎样发病?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诊断呢?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下。

【发病机理】

由于肠瘘形成的原因不同,瘘口的大小和长短差别较大,根据肠瘘形态不同,大体将结肠瘘分为3类:①完全瘘:多由于手术造成,肠腔全口外翻,露出腹壁外,肠内容物全部或绝大部分由瘘口流出。②管状瘘:可为病理性或手术后,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硬,压迫结肠所引起的肠壁坏死形成的瘘,管品小而瘘管长,肠内容物大部分流入瘘口远端的肠管内,仅小部分从瘘口流出体外。③唇状瘘:多为创伤所致,肠管紧贴腹壁,肠粘膜的一部分翻出瘘口处,肠内容物部分由外瘘口流出体外,部分流入远端肠道内。

肠壁上的瘘口可为单个,亦可为多个,腹壁上的瘘外口也可为单发或多发。手术或外伤引起的肠瘘,虽然初起时为单个瘘,但有时因腹壁切口裂开,肠袢外露,肠壁因感染、水肿严重、换药时损伤或肠腔压力形成多个瘘口。

结肠外瘘是低位瘘,其危害的严重性是:一方面腹腔感染,造成严重的腹膜炎,其次是水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结肠损伤、炎症或肿瘤等结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裂开漏液,多发生在手术后4~5日,手术后开始有腹痛减轻,后又出现持续性腹痛加重,往往伴有毒血症,如体温升高,腹部压痛、反跳痛与腹肌紧张也日渐加重,这时应首先考腹腔感染,或有形成肠瘘的可能。腹部切口哎呀引流口内有肠内容物流出,是肠瘘的可靠证据,但准确判断瘘内口的部位比较困难。一般来说,回肠瘘流出物多呈黄色米粥样或稀糊状,结肠瘘排出物为半成形或不成形粪便。

#p#副标题#e#

 

【辅助检查】

1.口服活性炭粉或从胃管注入美蓝溶液,伤口流出炭粉或蓝色液体,证实有肠瘘存在,根据口服或注入药物后至经瘘口排出所需时间,亦可帮助确定瘘内口的部位。

2.X线检查 复查腹腔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增加,也可证明有肠瘘存在的可能。(膈下在手术后可残渣余孽存积气,但应逐渐减少)。

3.瘘管造影 如有瘘管,可经瘘管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可以帮助了解肠瘘是否存在及部位、大小、瘘管走行方向以及周围肠管情况等。

4.胃肠钡剂检查 有助于了解瘘的部位、瘘的大小及瘘远端有否梗阻等。

5.B型超声检查 主要是了解腹腔有否残余感染存在及部位、大小。

【诊断】

从腹部伤口流出粪便样物是诊断肠瘘的确切证据,检查证实结肠与腹壁有异常通道亦可诊断。

【鉴别诊断】

大肠手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存在,需引流后才能确定有否肠瘘,对于大肠手术腹部伤口裂开的患者,引流物多,应详细观察,确实无肠瘘后再二期缝合切口。

综上所述,以上就从结肠瘘的发病,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做了简短的分析。希望对大家认识该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