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股骨头疾病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当我们通常看电视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广告。照片中患者的痛苦使我们非常清楚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折磨是非常巨大的,也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疾病,我们可以从其病因开始,了解病因,从而了解一些相关的预防措施。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原因分析。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着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绝经早期妇女骨量损失>3%/年,被称为快速骨量损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丧失<3%/年,被称为正常骨量损失者。瘦女性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和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的结果。与同龄正常女性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雌激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雌激素减少并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唯一因素。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在白人中很常见,尤其是北欧人,其次是亚洲人,而黑人很少见。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报道,青年双卵双胞胎之间的骨密度差是单卵双胞胎之间的4倍;成年双卵双胞胎之间的骨密度差是单卵双胞胎的19倍。最近的研究指出,骨密度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待维生素报告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不同的骨密度,可以影响整个遗传75%,调整各种环境因素后,bb基因型的骨密度可比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椎体骨折的发生率,bb可比基因型BB晚10年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bb只有基因行者BB类型的四分之一。研究结果最初表明,种族和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他研究,如胶原蛋白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也报道了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3.营养因素

  青少年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的增加,低钙饮食者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基质矿化损伤和骨软化。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骨机制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果同时缺钙,骨质疏松症会加速。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保持骨细胞产生足够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可减少骨基质合成。

  4.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的机械力有影响。如果肌肉发达,骨骼强壮,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活动减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减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容易摔跤,骨量减少时容易骨折。老年人患有中风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由于废用因素,骨量损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虽然有些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估计和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其他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平时多吃高钙的食物,帮助我们增加体内的钙含量;你也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来调节内分泌;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我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您提供良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