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骨质疏松的错误认识

对骨质疏松的错误认识

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但是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还存在问题。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

实际上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患有“肾结石”的骨质疏松患者不能补钙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机体缺钙而导致骨钙流失过多,进一步通过尿排出过多等,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

需要强调的是患有肾结石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查找“肾结石”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尿路畸形、肾小管酸中毒等;

②监测血钙;

③监测尿钙与尿pH值;

④区别不同情况,个体化补钙。

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骨质疏松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