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股骨头疾病 > 骨质疏松

中医怎么理解骨质疏松

中医怎么理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会选择就诊中医来治疗,那么中医怎么理解骨质疏松的呢?
骨质疏松在中医中归属为“骨痿”“骨”范畴,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病机是肾虚、脾虚与血瘀等。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表现在中医认为骨生长发育的强劲与衰弱与肾精盛衰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肾精充足,骨骼的滋养会比较足,所以骨质较强健有力。如果肾精亏虚,此时骨骼失养,会产生痿弱无力,即骨质疏松。此外,脾虚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中医认为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肾主生长发育,如果脾不运化,脾精不足,此时可能会导致孩子骨骼失养,骨骼形成脆弱无力的情况,也就是骨质疏松的发生。除此之外,中医怎么理解骨质疏松,还有一个重要病机,也就是血瘀,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同时脉为弦细,表现以“瘀”为特点,而促进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治疗上主要是遵医嘱使用强筋、壮骨、活血、通络的药物。
中医怎么理解骨质疏松,对于患者来说较为重要,平时要注意上述问题,以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