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会员130766937 已回复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有胸闷、气促等症状。
1、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疲乏等先兆,随后出现急性胸痛,并且比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久;有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胸闷的征象,从而延迟了临床的诊断。在糖尿病和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部分病人的病情较重,可能会表现为气促、休克、心律不齐等,并且还可向上腹部放射,有上腹部的疼痛症状。
有用0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梗死有胸闷、气促等症状。
1、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疲乏等先兆,随后出现急性胸痛,并且比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久;有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胸闷的征象,从而延迟了临床的诊断。在糖尿病和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部分病人的病情较重,可能会表现为气促、休克、心律不齐等,并且还可向上腹部放射,有上腹部的疼痛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有烦躁、出汗等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因人而异,通常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的1~2天内,会有原有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还会有烦躁、出汗等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对症治疗,不要延误病情。患者要立即就医,并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并且在紧急服药的同时,还应当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3种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的心肌梗死。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支架血栓相关所致的心肌梗死。
3、是自发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心肌梗死。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温水、多休息,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情为持续胸痛。
可先有心绞痛症状,继而逐渐有持续性胸痛。胸痛可发生在不同区域,胸前区,颈部或肩背部均可发生,部分可向下颌部放射。疼痛持续时间可长达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在疼痛期间,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出汗,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继而有部分神志改变,重者呈休克状态。患者如有部分胸痛连续得不到缓解,宜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心电图的检查,可及时发现有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冠脉介入治疗,使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管腔坏死面积不再扩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但在治疗后,要注意长期维护血管,防止心肌梗死再发,要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服药、定期复查等。还需注意并发症的出现,避免诱发出现不良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期是根据病理分的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期是缺血期,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5分钟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第二期是心肌细胞失活期,是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后至15小时的稳定期,此期心律失常比较少见。急性心肌梗死三期是修复期,是心肌梗死发生后5~7天,患者的心肌开始修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