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

会员96486318 已回复
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包括心脏破裂、心室壁瘤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者断裂、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包括腹壁的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在左心室壁瘤和心肌纤维的抖动中产生的漩涡,导致了血栓的形成。心包炎、透壁性梗塞通常在心包炎后可能会出现浆液性心包炎和浆液纤维性心包炎中占15%。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包括心脏破裂、心室壁瘤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者断裂、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潜在并发症包括腹壁的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在左心室壁瘤和心肌纤维的抖动中产生的漩涡,导致了血栓的形成。心包炎、透壁性梗塞通常在心包炎后可能会出现浆液性心包炎和浆液纤维性心包炎中占15%。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如下几种。
一、乳头肌功能紊乱或破裂,它的总发生率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由于缺血、坏死导致收缩功能的紊乱,导致二尖瓣脱垂,关闭不全程度不一。
二是心脏破裂,心脏破裂较少见,常在发病1周内发生。
三是栓塞,发病率1%-6%,多发生在发病1-2周后,会出现脑子,肾脏的问题、脾脏或四肢及其他动脉栓塞,亦可出现肺栓塞。
四是室壁瘤,以左心室为主,发病率5%-20%。
五、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心肌梗死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腱索断裂及乳头肌功能紊乱等。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最常见并发症,最多出现室性早搏,是急性心梗死亡率很重要原因。心力衰竭一般由于急性心梗导致,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所以,对心肌梗塞病人来说,要及时就诊,尽早进行治疗,按时复诊,以减少以上并发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有心室游离壁破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瘤等。
心肌梗死在病理上被定义为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主要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通常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有心室游离壁破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壁瘤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心功能障碍是由大量的心肌细胞的死亡,改变了心室的构造,导致了心脏增大;
2.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不齐;
3.低血压,惊厥,症状有烦躁不安,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甚至昏迷;
4.心肌梗塞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5.心包炎及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6.栓塞及附壁上的栓子。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急性心力衰竭,为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且危重的一个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伴大汗,低血压、低血氧,肺部啰音,咳嗽和粉红色泡沫样痰。休克,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速、室颤、停搏。心脏破裂,最为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影响抢救的及时性。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