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大的危害

会员16880283 已回复
血糖波动大的危害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血糖波动对于机体来说也是一种应激,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血糖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4毫摩尔/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及时到医院内科就诊,找到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对症进行治疗。平时注意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调整食物的种类、数量;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运动。
有用0
相关问答

血糖波动对于机体来说也是一种应激,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血糖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4毫摩尔/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及时到医院内科就诊,找到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对症进行治疗。平时注意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调整食物的种类、数量;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运动。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如果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则是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志。
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要求安全控制血糖,平稳降低血糖,避免血糖波动。临床糖尿病患者餐前、餐后血糖的波动常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重氧化应激的发生,并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建议监测成对的血糖,如空腹血糖和早餐后血糖、午餐前后血糖、晚餐前后血糖,以了解餐前餐后血糖的波动范围。正常血糖波动在2.2mmol/L以下,如果糖尿病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在2.2moll/L以下,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这是正常现象。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应用的降糖药物不同,胰岛功能不同,而且患者饮食和运动不同,患者血糖水平一定会出现波动性。如果患者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可以应用以前的降糖方案控制血糖。经常在正常范围外波动时,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人体的血压会随着自然界的因素,发生一定规律的变化,同时人体的血管存在着热胀冷缩的现象,与季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夏季血压昼夜变化比较大,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人体的血管不断扩张,汗液也会比较多,血压就会偏低。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是的,血糖是指一天中所有时间测量的,通常情况下,空腹全血的葡萄糖是3.9-6.1毫摩尔,而血液中的葡萄糖是3.9-6.9毫摩尔/L(70-125mg/min)。
在饭后1个钟头,血糖可能会升到10mmol/l(180mg/min),2h后2h会回升到7.8-8.9毫摩尔(140-160mg/min)。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
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