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的这些规则 你知道吗

批评孩子的这些规则 你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讲话要分场合,讲究艺术性。与成年人如此,与小孩更应该如此。因为,小孩子处于成长期间,有一定的逆反性,有时我们话讲得重了些,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批评孩子的这些规则,你都知道吗?

 要注意时间、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当然也不宜在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长期在这种批评孩子的话,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而且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这大众时间批评孩子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会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要形成“统一战线”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只说教不行动——漏掉以身作则重要性

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但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是好榜样。

如果你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作为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些诸如看书等静态活动,给孩子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求孩子玩耍后归放用具,父母也要注意家中整洁、不脏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良好影响。这样在日常小事中稍加教导的话,我想孩子这样更愿意听近去也更愿意做。

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听听孩子是怎么讲的。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这样事情会发展的更好。

 批评孩子先让自己冷静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到你和孩子。

批评之前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那这样孩子也会有所察觉了。

这种做法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批评完孩子之后,一定要适当的给孩子心理上定量的安慰。比如说“没关系,知错就改”、“你是个好孩子”,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问题是把孩子当孩子,以大人的口吻教训他们。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我们尊重。因此,批评他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当作成年人一样对待。要给予一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