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肾病 > 热点技术

中药肾区渗透并紫癜肾的治疗

中药肾区渗透并紫癜肾的治疗

紫癜肾是过敏性紫癜引起肾炎的简称,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7年收治用中药外敷加一般治疗的紫癜肾患者72例,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30例;年龄4~54岁(平均23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发病25个月;住院天数3~41 d,平均21.5 d。病情好转时间(尿常规):4~33 d,平均16 d。伴随症状:皮疹71例,关节痛18例,腹痛26例(皮疹、关节痛、腹痛均有1 1例),肾穿12例。

1.2 病案来源及发病

病案来自全国各地。发病就诊:2~6次,平均3.6次。

1.3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紫癜肾诊断标准。

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或管型尿。或伴有腹痛:关节及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及触痛等肾外表现。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问、凝血因子检查正常,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或有嗜酸粒细胞增高。

1.4 治疗方法

1.4.1一般治疗抗过敏、抗凝、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

1.4.2 中药肾区渗透疗法用中药白附片、川芎、吴茱萸、益智仁、威灵仙、沉香15~20 g,冰片、人工麝香1~5 g,经微细化处理,装入12 cmxl8cm纱布袋中,取2袋备用。将用灵芝、冬虫夏草、蜈蚣、乌蛇、地龙、透骨草等中药3~12 g煎煮成的液体120 ml,分成2份,浸入两袋药粉中。再取食用醋充分浸泡药袋,而后外敷在两侧肾区。

把药物导入仪两电极板紧敷在被2次浸泡的药袋外。用低频(脉冲为100~300 Hz)红外线(40~43)。患者平卧床上,治疗45 min,每日2次。

1.5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过敏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无血尿、蛋白尿,随访3个月无大变化。大部分缓解:过敏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偶发少许蛋白,偶见红细胞。随访3个月无大变化。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潜m好转在50%以上,随访3个月无大变化。无效:尿检查变化不火。

2 结果

完全缓解19例(26.4%),大部分缓解26例(36.1%),有效15例(21%),无效12例。总好转几率83%。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由各种致敏源引起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引起。常伴坏死性小血管为基本病变,伴IgA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在皮肤小血管及肾小球系膜区皮下沉着。对于本病的治疗迄今无肯定意见。大多数为良性自限性,于数周内痊愈。约不足50%病人病程反复发作,治疗棘手。我们的治疗方法有以下特点:①本组病人均为外地多家医院多次治疗反复发作病人,一般普通治疗效果差。②肾区靶点式外敷药是祖国医学的古老办法,用现代技术微化处理的中药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用中药通过活血化瘀、祛 风活络、解毒散结、除腐生新方法,达到现代医学扩张血管,改善肾脏及肾周围微循环障碍增加肾脏有效灌注,改善受损肾脏低氧状态,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加速受损肾脏修复。减轻残留肾单位的损伤,减慢和阻断肾组织纤维化过程,改善肾功能。中药通过肾区血管进入全身,扩张全身的周围血管,改善全身微循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畅通,改善全身因肾脏疾病导致的不良状态,减轻中毒症状。同时也发送消化系统循环,缓解因肾疾病所致的消化道粘膜水肿,增进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增强体质。③用现代医学电疗、红外线加速药注的渗透的利用。④治疗好转几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