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脊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急性脊髓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中,如果出现了急性脊髓炎请及时的治疗,那么急性脊髓炎在治疗前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一起来看下面的介绍吧。

急性脊髓炎做哪些检查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

1.病史及症状;多青壮年发病,病前两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有受凉、过劳、外伤等发病诱因。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和束带感,尿潴留和大便失禁。

2.体检;有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

(1)早期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病变部位以下支配的肢体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部分可有病损平面感觉过敏带。

(3)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充溢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克期后呈现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

3.辅助检查

(1)磁共振成像(MR1)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早期就可确定脊髓病变的全貌、脊髓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可在增粗的脊髓中发现有边缘不清的多发性斑片状高信号,可以除外多发性硬化和脊髓内肿瘤,是目前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有: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l和T2异常信号.在Tl加权像上显示为分界不清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清晰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后呈现斑片状短Tl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晚期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萎缩变细。脊髓MRI变化主要发生在亚急性期阶段。

(2)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3)周围血常规:病程早期可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增高,当合并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及脑脊液所见,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10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脊髓压迫症: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3)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管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4)视神经脊髓炎: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合并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性病变。限部症状常为双眼性的,可先后或同时受累,以视物模糊,眼球胀痛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者,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完全失明。脑脊液中可见细胞、蛋白质增多。

(5)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常见于2—4岁儿童,病前多有发热、腹泻等呼吸道和肠胃道症状,随后出现烦躁、多汗、感觉过敏、四肢肌肉疼痛、拒抱和弛缓性肢体瘫痪等临床表现。

(6)急性硬膜外脓肿起病急骤,病前常有皮肤脓肿或细菌感染病史,有寒战、高热、周围血象中自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在短期内出现根痛及脊髓压迫症状,脊柱压痛明显。脑脊液动力测定有脊椎管腔阻塞现象,蛋白定量显著增高。

急性脊髓炎出现后的检查方法就是这些了,我们大家一定要将此病重视起来,多去了解急性脊髓炎的相关重视,患了此病后会对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造成运动方面的问题,出现了此病后一定积极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做好治疗前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