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出现后的检查方法

脊髓空洞症出现后的检查方法

生活中脊髓空洞症还是比较常见的,此病的出现严重的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伤害,疾病的症状越多带给患者的伤害就越大,还有就是疾病在治疗前的检查也是很关键的,下面的知识就是脊髓空洞症出现后的检查方法了。

脊髓空洞症做哪些检查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由于脊髓空洞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麻痹、萎缩和皮肤营养障碍以及受损平面以下长锥体束征,临床上诊断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外,尚需结合一些辅助检查以确定诊断,但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却决定于空洞的大小、部位和神经胶质增生的范围。

1.临床表现

(l)成年期发病,常有其他先天性病变的存在,颅颈交界处畸形,脊髓蛛网膜粘连等。

(2)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振动觉存在。

(3)下运动神经元障碍。主要表现为手部及上肢肌肉、肩胛肌等萎缩。腱反射及肌张力减退。

(4)相应节段自主神经与营养障碍如皮肤营养障碍、出汗功能障碍及Homer症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脑脊髓液常规及动力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空洞较大可引起椎管轻度梗阻和CSF蛋白增高。

(2)影像学检查

MRI对本病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空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空洞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空洞多限于脊髓下颈段,可延伸至脊髓全长,在不同节段截面积大小不一,形状亦可以不规则,在颈髓的颈膨大处达最大程度。空洞部位的脊髓外观可正常,或呈梭形膨大,或较正常部位萎缩。空洞腔内充满液体,通常与中央管相通,洞壁由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构成。最初空洞局限于后角基底或髓前连合,囊肿缓慢扩大累及两侧更多灰质和白质,使相应神经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和缺失,有时脊髓实质只剩下狭窄边缘,神经组织退变消失。空洞向上可伸延至延髓。

(3)其他辅助检查

方法尚有脊柱平片、脊髓空气造影和放射性核索脊髓腔扫描等。

3.诊断标准

(1)典型进行性节段性感觉和运动障碍。

(2)MRI或CT提示脊髓空洞表现。

(3)合并其他先天性发育异常。

鉴别诊断:

1.脊髓内肿瘤进展较快,初期虽无囊性变,也可有节段性感觉分离,病变节段短,但随肿瘤长大而出现横贯性脊髓损害的症状,如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减弱或消失,膀胱功能障碍出现早等,且椎管有不同程度阻塞,奎根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多。脊髓造影或脊髓CT扫描或脊髓MRI检查可资鉴别。

2.脑干肿瘤延髓空洞症需与脑干肿瘤鉴别。脑干肿瘤好发于5~15岁儿童,病程较短,开始常为脑桥下段而非延髓症状,临床表现为外展、三叉神经麻痹,眼球不能向上下左右凝视,且有眼球震颤等,其后随肿瘤长大而有更多的脑神经麻痹及交叉性瘫痪。如双侧脑干肿瘤则出现双侧脑神经麻痹及四肢瘫。疾病后期可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等,可与延髓空洞症相鉴别。

3.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空洞症早期有双手内在肌萎缩,无力,痛温觉障碍,以后下肢可有上运动神经元轻瘫与脊髓型颈椎病需认真鉴别,尤其在成年人,如仅仅行X线平片检查,多有颈椎关节病征故更易混淆。脊髓空洞症常有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手及上肢肌萎缩范围广,神经营养障碍多比颈椎病重,行MRI可明确诊断。

4.运动神经元病虽可引起肌萎缩,肌束颤动,锥体束征及延髓麻痹,但不引起感觉障碍,极易区别。

5.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中年起病,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不引起感觉异常或感觉缺失。

6.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结核脊髓空洞症所致的关节肿胀,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病变往往无痛,这足区别于其他病因造成的关节病变的主要特点。

综合以上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脊髓空洞症出现后的检查有所了解了,患了此病后对患者的伤害非常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受到脊髓空洞症的侵害,出现了此病后请先正确的做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