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如何检查诊断

立克次体病如何检查诊断

立克次体病如何检查诊断?立克次体病是立克次体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的统称,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传播媒介主要为节制动物,如:蜱、虱、蚤、螨等叮咬发生,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而发生。及早进行立克次体病检查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立克次体病如何检查诊断

专家指出,用于立克次体病诊断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最常用者仍为外斐试验。宜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入院、第2周和恢复期)滴定效价在1∶160以上者为阳性,有4倍以上增长者则更具诊断意义。次常用者为补结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其它如IFA、ELISA、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乳胶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镜等也有助于诊断,但临床上应用较少或仅供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之用。

病原体的分离可采用鸡胚培养、组织培养,或豚鼠、小鼠、大鼠等动物接种。战壕热的病原体可在以血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上生长,除战壕热病原体和其它巴通体之外,其它人类立克次体病病原体的初代分离均采用豚鼠或(和)小鼠接种。由于病人血中立克次体很少,接种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往往失败,且易导致实验室传播,不宜推广。

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使抗体产生延迟1周左右,因而必须在发病后4~6周重复血清学检查1次。

立克次体病如何检查诊断?出现立克次体病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免得耽误时间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