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艾滋扫盲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扫盲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获得性综合症意味着这种疾病不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是后天感染的。免疫缺陷指的是患者体内抵抗疾病和感染的免疫机能有缺陷,使机体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来保护健康和抵御疾病。综合症一词表示这种病导致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输入、药瘾者共用受污染未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以及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母婴传播,即感染母亲通过分娩过程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者在被HIV感染8-10年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其血液和*中仍含有病毒,所以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感染,最好通过检测来确认感染情况。

  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阶段、艾滋病相关综合症阶段和艾滋病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阶段是指感染HIV后没有明显症状,但血液中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大约90%的新感染者不会发展为艾滋病或相关综合症,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遭受疾病侵袭或创伤时,就会发病。艾滋病相关综合症阶段是指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淋巴结外)和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持续性腹泻、夜间盗汗等,同时艾滋病实验室检查异常。一部分人将停留在这个阶段,但另一部分会发展为严重的艾滋病阶段,表现为严重的致病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以及细胞免疫缺陷。

  在临床上,艾滋病表现为四种类型:肺型、中枢神经系统型、胃肠型和发热原因不明型。肺型的主要症状是缺氧、呼吸困难、胸痛和肺部X线检查呈弥漫性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型约占艾滋病病例的30%,主要由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并发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以及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型的主要特征是水样便泻,每天10-20次,导致失水、营养消耗和体重减轻。发热原因不明型由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不适、乏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它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传播。这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和注射器、避免母婴传播等。此外,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并得到治疗。

  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整个社会健康构成挑战。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艾滋病的普及教育和扫盲工作,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