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群体占比升高

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群体占比升高

  截止今年10月底,我国调研报告显示,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9152例,占全国感染的1.6%。

  有资料显示,2002年广州市监测到的新发HIV阳性病例中,学生群体仅占0.74%,到了2014年,在新发病数较快速增长前提下,该群体所占比重竟达到了3.91%。而在近期的统计显示,广州累计报告的231例学生病例中,有迹可循的学生分别来自省内外74所学校,包括大学38间、中学7间、职业技术学校29间。其中,涉及广州市内学校54所,最小感染者只有15岁。

  在同一时间,深圳市疾控中心也发布消息称,深圳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1254例,以男性和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3.4岁,其中学生病例数有所抬头。

  大中学生感染主因是“男同”

  一组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当中,2008年至2010年,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据比例分别为59%至67%;2014年至2015年1月到10月均为82%。据了解,目前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1;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传播。

  面对大中学生艾滋病感染群体占比升高的现状,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首先,加强青少年性教育。青春期是学生性认知与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性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

  其次,增加学校艾滋病防控知识普及。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应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倡导健康的性行为观念和行为。

  此外,建立健全学生艾滋病防控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控机制,加强学生的健康检查和认识监测,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及时发现感染者并予以处理和咨询。

  最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除学校和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关注和参与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通过家庭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共同营造艾滋病防控的良好氛围。

  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不可小觑,特别是对大中学生群体的感染占比升高,更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加强性教育、普及防控知识、建立机制、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减少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的风险,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