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艾滋病怎么预防母婴传播方法

艾滋病怎么预防母婴传播方法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在我国,不少儿童也罹患了艾滋病。小儿艾滋病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小儿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患者相似,除了无淋巴结病变、卡波济氏肉瘤及机会性感染等特征外,几乎所有艾滋病儿童均有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和发育差的表现。

  根据对艾滋病存活者资料的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年龄与存活率有关。研究发现,在1岁以内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儿童中,一年存活率仅为30%;而年长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患儿和其他病情的年长儿的一年存活率分别为48%和72%。这些结果与其他临床中心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早期出现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卡氏肺囊虫肺炎、消瘦综合征和脑病等症状,通常在4至8个月龄的儿童中出现。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染给孩子的现象。大部分从母亲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而所谓的“母婴阻断”是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等措施,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如果接受干预的新生儿在出生18个月后HIV抗体为阳性,就证明母婴阻断失败。

  医学研究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通常可以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低到2%至5%。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来说,在怀孕3个月(28周)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并在新生儿出生后继续用药,这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高,而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分娩时。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

  其次,实施产科干预,进行剖宫产。这样可以减少婴儿与母亲接触到艾滋病病毒的机会,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最后,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而言,不能由本人哺乳,选择质量优良和安全的母乳替代品,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以避免产后艾滋病通过母乳传播。

  此外,在生产之后的若干年中,也需要避免妈妈的血液或体液再接触到婴儿,比如避免妈妈做家务活时不小心受伤、出血等情况发生,尽可能避免血液和伤口渗液与婴儿接触。

  通过综合多种预防措施,我们可以相对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病毒在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传播。因此,在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工作中,医生和妇女应密切合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预防策略,以减少儿童患艾滋病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