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 艾滋病

艾滋感染后表现--泌尿系统

艾滋感染后表现--泌尿系统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引起的综合症。除了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外,艾滋病还可能对泌尿系统造成损害,包括肾脏功能紊乱和结构的破坏。

  艾滋病患者中大约有5%到10%会患上一种特殊的肾脏疾病,被称为HIV肾病。这种病症通常会迅速发展为需要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许多与HIV相关的肾脏问题,包括HIV肾病,可以出现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从早期无症状感染到后期艾滋病。其中,肾衰竭和电解质紊乱更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中。

  HIV肾病可以是HIV早期或唯一的症状表现。有些病例甚至可能在抗体产生之前出现,这使其成为母亲血清阳性的婴儿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出现HIV肾病的患者通常会表现严重的蛋白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肉眼可见的血尿、正常血压以及正常或增大的肾脏。其中,正常血压是HIV肾病的显著特点,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HIV相关性肾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球上皮细胞的严重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泄漏,形成肾病综合征。严重的蛋白尿是HIV肾病的前兆,90%的HIV感染者会出现尿素血症、蛋白尿或两者同时存在,其中大多数病人的尿蛋白量超过每天1克甚至更多。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HIV相关性肾病患者常见的肾脏病变。HIV相关性肾脏损伤发展迅速,许多病人在发现肾损伤后16周内就会死亡。早期肾脏损伤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弥漫性肾小球膜增大,伴有轻微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数量不等地出现节段性硬化,其特征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退化,或由于蛋白质沉积而导致毛细血管消失,腔内还可能存在泡沫细胞。肾小球囊腔通常扩大,肾小管损害也非常广泛。

  除了HIV肾病外,艾滋病还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晚期艾滋病患者中,水、电解质紊乱非常常见。低钠血症是HIV感染者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由胃肠道液体丢失引起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肾上腺功能低下也是引起低钠血症的另一个原因。

  药物治疗中使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一些药物可以引起与肾上腺功能不全类似的异常表现。例如,戊烷咪胃肠外给药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和非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与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肾功能不全有关的问题可能与二性霉素B的使用有关。在使用化疗药物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恶性肿瘤时,药物本身的肾脏毒性以及持续的呕吐、腹泻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此外,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是由液体摄入不足或胃肠道液体过多丢失引起的肾前性氮质血症的结果。高血压、脓毒血症和应用肾毒性药物也可能导致肾脏缺血,最终导致肾小管坏死。此外,药物治疗与HIV相关的疾病时,还可能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总之,艾滋病感染对泌尿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HIV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包括严重蛋白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肉眼血尿等。同时,水、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问题。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这些并发症,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