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病 > 皮炎 > 皮炎常识

异位性皮炎的简要概述

异位性皮炎的简要概述

异位性皮炎的简要概述。异位性皮炎系一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最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常伴有血清中IgE水平升高,有家族遗传史,家族中常患有其他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及枯草热等。

 


异位性皮炎的简要概述
 

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皮炎、异位性湿疹、痒疹、内源性湿疹等。最早于1808年由Robert willan叙述为一种痒疹样损害,1891年Brocq和Jacquet强调情绪对此病的影响,并提出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1892年Besnier认为痒疹性损害并伴有枯草热和哮喘,怀疑为家族性疾患,且命名为Besnier’s痒疹。1923年Coca等提出“异位”的名称,1933年Wise和Suizberger提出“异位性皮炎”这一名称。

异位性皮炎与中医四弯风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载,此症发生于两腿弯(膝关节后方)和脚弯(踝关节前方)部位,1个月发一次,经常复发不愈。……形状好像风癣,皮肤瘙痒非常剧烈,如果搔破皮肤,渗出黄水又像湿癣。

以上内容是对异位性皮炎的简要概述,通过以上知识大家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异位性皮炎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