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病 > 皮炎 > 皮炎常识

异位性皮炎病因是什么?

异位性皮炎病因是什么?

异位性皮炎病因是什么?许多研究表明,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有所增加,丹麦Schultg-Larsen报告1975~1979年7岁前儿童的双胞胎中发病率为12%,而在1960~1964年仅为3%;1992年在丹麦、德国和瑞典3000名7岁儿童中发病率为1%~6%。

在瑞典以问卷研究表明,从1979年的7%增至1991年的18%,1995年报告在挪威北方增至23%。异位性皮炎发病率的增加主要与环境的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工业污染、对屋尘过敏等,食物过敏尚不能被证实。我国的发病率约占皮肤科就诊人数的30%左右,在整个人群发病率约为5%,在儿童发病率约为2%~3%。

 


异位性皮炎病因是什么
 

异位性皮炎病因不明,有皮肤病专家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约2/3患者有变应性阳性家族史,遗传方式有倾向与遗传环境都有关的多基因遗传,但亦有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变态反应原

(1)食物:研究表明特别在婴儿和儿童患者,食物可以加剧病情。

(2)吸入性变应原:虽然证明异位性皮炎与食物过敏有关,但大多数患者,特别是成人却缺乏食物过敏。

(3)微生物:异位性皮炎患者对某些微生物抗原过敏。Leung等从异位性皮炎的皮肤损害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并作为超抗原能引起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发现近半数异位性皮炎患者对葡萄球菌毒素可产生IgE,并引起嗜碱细胞释放组胺。

此外,亲脂性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红色表皮癣菌均可使异位性皮炎患者产生特异性IgE。但仍需要在多数异位性皮炎患者中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微生物在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