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哪些生活习惯能改善高血压

哪些生活习惯能改善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除了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来看看哪些生活习惯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第一,减少钠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增加血压和高血压的风险,钾盐可抵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中国各地居民的钠摄入量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每天推荐的6克,而钾摄入量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钠的摄入量,增加食物中钾的摄入量。

  第二,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体重增加,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血压。超重和肥胖最简单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成人正常体质指数是18.5-23.9kg/m2。最有效的减肥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

  第三,不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戒烟的好处是肯定的,戒烟可以在任何年龄受益。

  第四,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着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毫升、100毫升、300毫升。

  第五,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这对健康非常有益。定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产生重要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因此,建议每天进行约30分钟的体育活动;每周有一次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健美操、舞蹈和非比赛划船。

  第六,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的心理压力(反应),即*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刺激的反应。长期、过度的心理反应,特别是消极的心理反应,将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纠正和治疗病理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以上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和抵抗力,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发病率。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以改善高血压病情。让我们一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