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用药的5技巧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5技巧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5技巧,药物在缓解老人病痛的同时,也会以副作用的方式带给老人痛苦。经过走访大量老人发现,长期用药的人群中,多数人都会出现些许的用药副作用,那么,老人该如何避免药物伤害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老年人全面的用药常识!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给医生老年人用药必须权衡利弊,以确保用药对患者有益。资料显示,住院老年人ADR发生率为27.3%,入院原因中,15%~30% 是ADR所致,而成年人仅占3%,这主要与老年人的病情较重和多药合用有关。

另外,老年人ADR表现形式特殊,除皮疹、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外,更多见的是老年病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极易导致误诊漏诊。

对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血液动力学障碍,则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小,而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故此类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心律失常药。

2.5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ADR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常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降低了依从性,而且导致ADR的发生。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为6%,5种药物为 50%,8种药物增至100%,虽然并非所有药物相互作用都能导致ADR,但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无疑是增加的。

这一原则就是根据用药数目与ADR发生率的关系提出的。当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是否都是必要用药,以及依从性和ADR等问题。目前许多老年病(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无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如此时仍坚持用药,则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故这类疾病应避免药物治疗。

其次,要具体分析老年人现阶段的病情变化,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第三,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使用α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