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的常见误区

老年人用药的常见误区

生活中不少人一到老年就容易患各种疾病,经常是不断药,而且不少人为了强身健体还经常吃一些保健药品,虽然吃药能缓解病情,但是如果盲目用药不仅造成身体伤害,而且对于疾病治疗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老人用药一定要谨慎。下面具体讲解一下老人用药的几个常见误区。

一、自己点名用药: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

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否则,还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此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一直用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时才去医院咨询,往往导致“亡羊补牢”的悲剧。

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

三、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而且多数人还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有的老年人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就越好。其实用药治病和用兵打仗不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不但没有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特别是静脉输液用药时,更是如此。

四、相信“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力量大”,见效快。

实际上,药物治病的效果是不能以价格定“身价的”。药物不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一味热衷于“贵重药”,不但浪费了钱财,而且对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本身也无益。

五、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

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往往要求医生开营养滋补类药物来吃,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治病原则,反而会扰乱*的阴阳平衡,引起新陈代谢失调。

如把维生素当做营养类药长期大量服用,反而导致各种中毒反应。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这些无异于火上加油,助纣为虐。因此“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应用滋补药的基本原则。

六、生病后过分依赖吃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疾病能够痊愈,全是药物的作用。其实药物只是*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要驱除疾病,全靠*自身的免疫力,而药物只是起一个增援部队的作用。因此,老年人不要随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因为抗药性的产生而失去了应有的消炎杀菌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老人用药的常见误区”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老人想要身体健康,平时更应该在正确用药的前提下,注意日常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经常进行身体锻炼都是非常有利身心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