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养老机构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首先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一方面督促子女悉心照顾老人,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老为荣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居住在家的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服务。

春节假期,记者回到关中老家时发现,多数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攀升。

记者调查发现,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属空巢老人中经济条件较好者,包括退休后回家居住的老人,以及老人居住在农村,而其子女多在城市就业,有固定经济来源。第二类属空巢老人中生活条件中等者,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或陪孙辈到县城读书,老人独自留守农村,这些家庭虽有一些收入,但子女们向往城市生活,他们既要供孩子读书,又想在城市购房,难以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第三类属空巢老人中生活状况清贫者,他们家中多子女,且均在家务农,其文化水平不高,有少数甚至伤残或患病,生活十分艰苦。

长期从事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长安大学教授李刚对记者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首先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一方面督促子女悉心照顾老人,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老为荣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居住在家的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服务。

其次要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帮助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大多数经济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帮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临时救助或农村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及时将其纳为救助对象,给予救助。二是建议在镇街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委会要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使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温暖,使其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当然,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能仅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临时救助,还应设立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有条件的村可由村级集体拨款,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每月按年龄不同发放生活补贴,以改善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同时,可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出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政府应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非公经济进入养老事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兴办农村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在调查中,记者也欣喜地发现,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创业或就业。这一显著趋势不仅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这让留守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有所依托,让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