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养老券变成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养老与老人的晚年生活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养老券的出台让很多人都针对养老做出钻空,但是小小养老券,关联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政府应加强研究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科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不能让养老券变成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最近,一名88岁的退休职工给北京市政府写信,反映养老券不好用。他说:“原来在家门口的超市能买点东西,今年超市不收了,得跑到20公里以外才能用。”
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20多万人,老龄率近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中心城区的老龄率甚至近30%,其中空巢老人接近一半。为适应未来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推出养老助残券,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的养老券,可在定点商家购买食品,也可用于家政、理发等服务。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发放的养老服务券已近5亿元。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逐渐走向社会化。因此,政府发放养老券,不失为一种好做法。这种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提倡老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并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个方向。
然而,如何做好养老券的延伸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老人们反映,虽然北京市民政局限定了使用范围,但具体签订合同由各街道自行掌握,最终签订的商户大多是个体户或小公司,包括餐饮、理发店、超市等。目前北京市还没有一家为老人服务的专业公司,老人需要的服务很难得到满足。2010年,北京市统计局做了一项入户调查,结果显示,89.1%的被访老人没用过养老券。这说明,养老券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本意。
养老券名为养老,就应该用在养老上,而不应成为一锅“乱炖”。如果养老券提供的仅是购物服务,就不应叫养老券,改为购物券或现金更合适。事实上,老人最需要的服务是医疗护理,其次是生活照料。这一点,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
政府发放养老券,应该首先调查评估老人的实际需求。只有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才能把好事办好。比如,上海发明了一个评估系统,将老人按照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分为几个等级,分别享受不同的补贴和服务。政府评估之后,再确定相关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所需服务。
再过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龄率达到30%。届时,高龄化、空巢化、病残化交织的状况将更加突出。小小养老券,关系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政府应加强研究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科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不能让养老券变成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其实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并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养老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老年人养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我们
-
哪些方法助老人安度晚年?现在的时代中,有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一个老人独守在家,年轻人则外出打工,没有家人的陪伴,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会不断的减退,
-
老年人长寿的独家秘诀有哪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老年人的年龄正在不断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正在不断的下降,身体平时可能会出现
-
居家养老的优势都有哪些?现在社会在养老方面,体系也比较完善,很多的人会想要知道,养老的一些问题,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养老政策,这样才
-
如何安排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我们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适应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