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打开“中国式养老”新模式
如果不是为了给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寻找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照料,王小龙不会看到那么多养老院恶劣的条件,也不会对国内巨大的养老市场缺口有如此直观的感受,更不会在一年后筹资1000万元,创办了寸草春晖养老护理机构,打开了“中国式养老”的创新之门―――社区化养老新模式。
相比较建在郊区、医疗等各方面重要配备都不足的养老院,社区化的概念已经成为成功试运行的例子,王小龙用他的模式展示出了一个养老市场的商业蓝海。但另一方面,作为养老产业化的典型代表,民营机构进入养老产业却同时面临着多重挑战,不仅在盈利能力与运营风险上存在巨大亟须解决的问题,而且在相关养老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专业人才配备、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或试验阶段。
民营机构在养老市场淘金,是场冒险的赌博?还是蕴含着巨大挑战的商业机会?
1000万元建在社区的养老院
和其他养老院不同,王小龙和几个清华同学一起筹备一年多建成的寸草春晖养老院,是2011年底开业的民营社区养老院,总共100张床位,占地2500多平方米,位于北三环内和平里地区的和平家园社区内,由一个经营一般的宾馆改造而成。
作为一个老社区,这里老龄化程度很高,路上随处可见来往行走的老人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将近30%的老龄率,小区内60岁以上老人就5000多,80岁以上老人700多名,周围还有9个类似社区,将近半数是空巢,按照王小龙的话说,这给他期望实现的社区养老院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因为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前景,我和几个清华的同学决定投资1000万元,把经营不善的小区里的宾馆改造成一个养老院,实际上也是为北京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摸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对政府头疼的就近养老,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同时也对如何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做些积极的思考和实践。”王小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他至今仍然记得,作为老干部的父亲患了“老年痴呆”后,他跑遍了北京城,却找不到一家好的护理机构,医院和养老院都以“风险大,难护理”等原因拒绝了自己。“相对于健康老人,这些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更加需要一个专业的护理机构,这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养老院?”他说。
随后,他到日本考察养老院,日本一直运行的社区养老概念吸引了他。“非常先进,就是通过在社区建立养老院,最终形成一个以社区为单位运行的养老护理机构,养老护理机构的专业性、高端性等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王小龙说,实际上,护理型的养老院是最值得企业初期做投入的方向。养老院失去护理职能,就不具备任何竞争力。
他对记者说,开业不到一年,效果非常好,现在入住率基本已满(郊区养老院3到4年不一定能住满),招收对象主要是让政府和子女都很头疼的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为了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这个社区养老院还兼顾起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服务职能,例如:老年饭桌、日托、义诊、上门服务等等,极大缓解了政府的养老压力,大受各界欢迎。
据王小龙介绍,寸草春晖养老院每月收取的养老费在4000到6000元不等。这里面包括了床位费、专业护理费、饭费、水电费;而寸草春晖接收的老人也跟很多只接收健康老人的养老院不一样,可以而且目前只对失能老人(需护理型老人)开放。
护理型又被分为半自理型、不能自理型,由此产生了费用构成的不同。半自理型为4000-5000元,不能自理型为5000-6000元。在入院前,相应合作机构给出严格的评估报告,确认老人类型后,方可入院。
进入寸草春晖的大门,一眼望去,一棵百年银杏在阳光下庇护着一排U字形的低层楼宇。三五陪护人员看护着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小声交谈,还有一些围坐在桌边打牌。王小龙告诉记者,养老院目前吸纳了50名员工,有两个特点,其一,聘用了一批刚退休的年轻老同志,这是借鉴了国外倡导的积极养老的理念,鼓励她们发挥专业特长,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同时减轻社会和政府养老的压力,实现多赢。其二,寸草春晖培养了30%的90后年轻员工,良好的文化和职业发展氛围,使整个员工队伍非常稳定,开业到现在整体员工队伍流失率不到10%。
-
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其实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并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养老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老年人养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呢?我们
-
哪些方法助老人安度晚年?现在的时代中,有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一个老人独守在家,年轻人则外出打工,没有家人的陪伴,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会不断的减退,
-
老年人长寿的独家秘诀有哪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老年人的年龄正在不断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正在不断的下降,身体平时可能会出现
-
居家养老的优势都有哪些?现在社会在养老方面,体系也比较完善,很多的人会想要知道,养老的一些问题,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养老政策,这样才
-
如何安排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我们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老年人不适应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