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老人 多要求“精神赡养”
含辛茹苦养大5个儿子的80岁老母亲老无所养,被发现活活饿死家中。5月11日,本报用三个版刊发了“丽案调查”通州弃母案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老有所养是社会的理想、公民的道德。但实际上,从2007年以来,本市涉老纠纷特别是赡养纠纷案件却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其中房山等郊区县赡养案增幅迅猛,东城、崇文等城区虽有所下降,但却出现孤独老人起诉儿女要求精神赡养的纠纷。
“老无所依”,并非耸人听闻。
赡养案·特点1
城里诉讼减郊区上升快
赡养纠纷在城区和远郊区县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城区的该类诉讼逐年减少,而郊区的则上升明显。
以崇文、东城和房山法院统计数字为例,崇文法院2007年受理赡养纠纷案件17件,2008年还是17件,而到了2009年则为16件。东城法院受理的赡养纠纷案占全部民事案件比例,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房山法院受理赡养案件则连年上升,2009年达到127件。
原因
城里居民有保障依赖儿女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崇文法院民事案件审判法官告诉记者,城区多为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老人基本以退休职工为主,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又有退休金。
这些人当中,多数人能达到自给自足,对儿女的依赖比以前有大幅度下降,因此案件数量在减少。
法官介绍,20世纪80年代,崇文法院受理的赡养案件每年有30件左右,90年代下降到20多件,如今则更少了。
相反,农村养老保险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社会福利欠缺。有些老年人晚年没有生活来源,许多农民还遵循“养儿防老”的老观念,晚年生活主要依赖子女。
这些因素,导致农村赡养等诸多问题出现。
赡养案·特点2
城里老人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城区的赡养官司中,又呈现老人要求“精神赡养”的特点。
这些官司中,父母并不缺钱,但子女忙于工作疏于照顾,精神上很孤独,因此他们要求法院判决子女定时回家探望,获得“精神赡养”。
东城法院审理的案件中便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儿子从小因种种原因就与他们分开生活,导致儿子长大后双方感情不太融洽。
后老夫妇起诉至法院,要求儿子带着孙子经常去看看他们,这就是“精神赡养”。也有老人起诉,要求子女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每星期都能去探望,也是一种“精神赡养”。
-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处四禁忌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健康的保护的那么老人年人要想在安徽的话,夫妻相处的4个
-
老人冬天泡脚要注意什么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冬天里因为天气比较寒冷的,那么老年人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要想泡脚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
-
5种理财方式老人要回避有很多的理财方式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能够帮助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财的效果的,那么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5种理财的
-
老人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在冬天里的时候,我们老年人都会出现一个手脚冰凉的这种症状的,那么手脚冰凉也是会严重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困扰的,我们
-
老人如何保持性功能不衰退啊对于我们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老年人已经到了年龄之后,性功能也会出现一些非常大的障碍,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