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社会关注

独居老人 心理疾病患有率高

独居老人 心理疾病患有率高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必须离开自己的故乡去,远方打拼,追求自己的生活,所以就会有很多的独居老年人,现在独居老人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因为独居老人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孤独感会让引发一些心理疾病,一项调查显示,逾4成独居老人有抑郁症倾向,多是因为孤独所致。对于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孤独就像一把刀

该公益组织创始人徐坤介绍,对35000个求助电话的分析显示,“孤独”是导致老人抑郁的最大诱因——在表现出抑郁的40%的老人中,有48%的人经常会向心理疏导志愿者倾诉孤独。“孤独像一把刀,每天都在一刀一刀割我。”一位老人曾经如此诉苦。“不怕死,却怕活,这正是抑郁症患者的特点之一。”徐坤说。

据徐坤介绍,在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每年有超过10万人自杀,老年群体自杀率非常高。在热线救助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有自杀倾向的老年人,这些老人大多有抑郁情绪。“因为儿子一句伤人的话就跳楼;因为慢性病困扰跳楼;总是怀疑孩子偷自己东西,不想活了……我们听到了很多这样悲伤的故事。”徐坤说,“如果能早点发现老人抑郁,早一点介入心理疏导,或许就可以避免悲剧。”

徐坤表示,由于逐渐退出社会,参与集体活动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就容易封闭自己造成孤独、抑郁。如果子女常回家看看,社区、社会组织多为老人组织集体活动,帮助老人排解孤独、寂寞,就会使老人远离抑郁。

生理机能丧失使老人抑郁

依据分析,与子女矛盾、生理机能丧失,是导致老人抑郁的另两大原因,在抑郁老人人群中,这两个原因导致抑郁的比例均为26%。生理机能的丧失,会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而抑郁的老人更加敏感,也更容易与子女产生矛盾。

身体机能退化,是老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例如性激素消失且男女两性出现的时间差达15年;代谢减缓、胺类物质丧失本身就会导致抑郁;脑灰质、脑白质衰退,会导致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小脑萎缩会导致语言、行动退化……“如果子女和老人都能了解这些规律,能做好心理准备,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就能更好地防止抑郁。”徐坤说。

多数老人忌讳提心理病

“老年人心理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徐坤告诉记者,在她统计的案例中,有很大比例老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其中还有26%的老人是子女打电话咨询后,才确认老人有心理问题。

“面对面的心理辅导、疏导,目前并不是最佳的老年心理咨询方式。”针对老人心里有事儿口难开的现状,徐坤分析道,“相反,电话咨询这种匿名的帮助效果更好,有利于老人放下心理包袱。通过心理咨询志愿者的陪伴聊天,慢慢疏导化解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