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社会关注

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成困苦 缺乏精神慰藉

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成困苦 缺乏精神慰藉

“空巢老人”现在已经是我们社会的问题之一了,空巢的定义是,多指孤寡老人、五保户老人以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现在的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热点问题了,一些老年人这样的生活状态,多是心理疾病都发生了,我们下面就来看看空巢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吧!

像岳稚英这样的空巢老人,在吴江还有许多。据吴江区民政局老龄科负责人陈捍东介绍,截止到2012年底,吴江户籍老人有18.76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9万人,老年人口占比23.3%,城市空巢老人占比54%,农村空巢老人占比48%,吴江已经进入老龄化程度较高、“空巢老人”比较普遍的社会。

张忠英是太湖新城西塘社区木浪街街长,她做街长已经10多年,街上的老人她都熟悉。目前,西塘社区有100多位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以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主,60—69岁的低龄老人,空巢现象比较普遍;70—79岁的中龄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蛮多;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大都和子女住在一起。”张忠英说。

至于这些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也有明显的差别。据张忠英介绍,低龄老人大都是夫妻二人共同居住,退休后一般每月都有1500—2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条件都还可以。而中龄、高龄的空巢老人,他们面临着一些疾病的困扰,生活条件相对低龄老人更差一些。

在吴江,子女外出打工的并不多,西塘社区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也大都居住在吴江,甚至有的只是住在附近的小区。“一般子女每个礼拜,或者半个月都会来看望老人。”张忠英说,但是一些中龄、高龄老人,由于很少出去,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依然面临情感缺失的问题。

“吴江的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物资匮乏,而是缺少精神慰藉。”吴江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除了子女给予的精神关爱外,目前社会还不能对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进行过多的满足。如何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开心、快乐,是全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

家庭负担制约老人走出去

“中心的文体队伍,参加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只占10%左右。”吴江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即使参加活动的,也大都是低龄老人。中心还有个日托照料中心,老年人白天可以在里面休息、娱乐、吃饭,有志愿者提供服务,晚间再回家,非常适合空巢老人。除了几位老年志愿者常来外,“闪客”几乎没有。

“总体来看,在西塘社区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中,空巢老人占到了30%。而其他的空巢老人则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张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