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晚年心理有疾病 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离退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赋闲在家的老人大多无事可做,不得不重新将生活重心转向家庭,于是许多家庭突然间就多了一至两个唠唠叨叨、见着孩子就不断数落的老人,以至于原本和睦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老年人和子女一定要注意心理保健!
■关心子女缘何受冷落
李奶奶今年60岁了,退休以前在省会郑州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儿女都已成年,再加上她平时的工作也非常忙,因此很少过问家里和子女们的事。不过,这一切在老人退休后却突然变了样。
在孩子们看来,母亲操劳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对儿女们的事情都不怎么管,但现在却是事必躬亲。儿子都已经是40岁的人了,老太太却还天天打电话问他吃饭、休息的情况,问孙子的学习情况。时间一长,儿媳妇开始有意见了,儿子和孙子对她的唠叨也开始显得不耐烦了。李奶奶心里十分难受,也很疑惑:难道我关心他们还有错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老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彭熠告诉记者,心理学上将李奶奶的这种表现称之为老年人的“牵挂心理”。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对自己的子女表现出过分的牵挂,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但老人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来看待,整日唠唠叨叨数落个不停。
彭熠介绍说,老人退休后将感情和生活重点重新放在儿女们身上,是完全正常的。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退休后,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导致心理落差较大,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但由于他们的生活圈子较狭窄,因此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通过对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来引起儿女们对自己更多的重视和爱。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过度牵挂危害老人健康
彭熠警告说,过度牵挂儿孙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发病。
彭熠认为,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彭熠说:“老人首先要学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同时,老人要多培养兴趣,经常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另外,老人还要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害怕、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
■子女应该多与老人沟通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老人们的“牵挂心理”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老人事事都要插手、件件都要当家是独断专行的老派家长作风的体现,其实这种行为恰恰是老年人自身渴望被关怀被牵挂的心理表现。因此做子女的应当怀着同情理解的心态与老年人多沟通,千万不能疏远老年人,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
老人培养爱好 晚年更充实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退休的老年人,在平时的时候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一些生活爱好的,那么对于老年人培养自己的爱好来说,
-
从老人双手看身体健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做到一些身体健康生命更加长寿的状态,那么如果身体当中出现了这样的
-
世界最长寿老人迎来117岁生日 来自日本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是做到非常长寿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好处也是比较多的,那么老人每天睡多长时
-
老人每天睡多长时间最长寿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是做到非常长寿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好处也是比较多的,那么老人每天睡多长时
-
94岁大书画家齐白石的养生妙方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睡眠,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和长寿老人年人每天睡多长时间才是最长寿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