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并非完全是老人所需 精神慰藉也是需求
老年人晚年幸福快乐吗?我们要对此进行相关的调查,经过调查,在3076位老人中,逾5成有抑郁感,其中,在敬老院的2059位老人,竟然超过6成患有轻度以上抑郁症状。专家就此指出,“吃饱穿暖”并非完全是老人所需,精神慰藉的空白不可忽视。
上海曾拟推出“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但却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要不要进行相关的认识和李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原因吧!
不少老人并不开心
这样的结果,出乎了发起者的意料。对3076份老人心理档案分析后,心理专家发现,其实不少表面乐呵呵的老人,心里并不开心。
在社区养老的1397名老人中,处于轻度抑郁的有198人,处于中、重度抑郁的有29人,合计占比达到22.3%。而在敬老院的2059名案例中,有1043人处于轻度抑郁,306人处于中重度抑郁,合计占比高达6..5%.“这显示出目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心理学博士刘素珍告诉记者,不少老年人由于身心衰老,意识中对生活和未来感到失望,从而对现实生活也出现了厌倦感,严重的老人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之所以敬老院内的抑郁人群更多,与远离社区、缺少子女关怀等因素密不可分。“都说常回家看看,可还是有不少子女有意或无意地疏远了老人,让他们倍感寂寞。”
“心灵鸡汤”出现空白
陪老人唠唠嗑、说说话、开开玩笑,这些简单的举措其实都是缓解老年人抑郁的“良药”。但是,在申城的敬老院中,真正能熬制这些“心灵鸡汤”的专业人员却并不多。
陆美玲坦称,敬老院内主要是护工照料,这些人员的学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加上不少子女的错误观念,使得老人在平时的护理中,常常以“三饱一倒”为标准,只求吃得好、睡得好,至于心中是否郁闷,往往会被忽视。
“虽然护工也会和老人聊天,但她们的言语是否过分,传递的价值观念又是否正确,都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同心理影响。”刘素珍认为,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也是造成老人抑郁感不断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疏导,“阴霾”也许就会转为“晴天”。
去年申城曾有意培养一批专业的老人“陪聊”,针对沪上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增加“注册心理陪护师”这一全新岗位。然而,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却表示,消息披露后遭到诸多市民误解,甚至将其认为是“三陪”服务,最终项目只好中途夭折。
紧急补救为老人减压
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如此之多,让民政部门吃了一惊。据了解,目前徐汇区下属的所有敬老院,已全部配备了兼职心理师,每周定期和老人交流、组织养生讲座、参与小游戏,通过种种举措为他们减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亲人的关怀。”陆美玲强调,哪怕是一个电话,也能让老人释然开怀。
上海并未对心理辅导进入敬老院作出硬性规定。有敬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公益的心理辅导价格不菲,甚至可能小时收费上百元,对于一些民营机构而言,这笔开销很难自我承担。因此,也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公益机构走入养老院中。
-
老人培养爱好 晚年更充实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退休的老年人,在平时的时候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一些生活爱好的,那么对于老年人培养自己的爱好来说,
-
从老人双手看身体健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做到一些身体健康生命更加长寿的状态,那么如果身体当中出现了这样的
-
世界最长寿老人迎来117岁生日 来自日本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是做到非常长寿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好处也是比较多的,那么老人每天睡多长时
-
老人每天睡多长时间最长寿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是做到非常长寿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好处也是比较多的,那么老人每天睡多长时
-
94岁大书画家齐白石的养生妙方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睡眠,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和长寿老人年人每天睡多长时间才是最长寿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