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人频道 > 社会关注

留守农村老人的劳累和心烦谁来听

留守农村老人的劳累和心烦谁来听

在过去还不到一个月的端午节里,许多老人都在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里过了一个充实又快乐的节日,然而,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这样幸运。在一些中等贫困地区,有数以万计的留守老人,因儿女外出打工,长年无人照顾,承担着繁重的田间劳动,还担负着抚养孙辈的重任。

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农村老人的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他们在精神压力、生活现状、晚年养老等方面与城市老人的差距仍然很大,长期贫困导致他们的精神世界孤独封闭;远离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更让他们与外界几乎隔绝。

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时,在偏远、贫困的山区里,一个个守望家园的背影愈加显得孤独无助,“留守老人”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正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与城市老人相比,乡村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老人们在身心疲惫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和孤独寂寞的煎熬。

地头上的“主力军”

榆中北山“苦甲天下”,山路崎岖、偏僻遥远,是兰州市甚至全国出名的贫困干旱区。和榆中县城周边的村庄比,这里的自然条件要艰苦得多,祖祖辈辈在这里流汗打拼的村民们自然要付出更多。乘车从榆中县城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行程,翻越三四十个陡坡,转过无数个急弯,途经80多公里山路,才能来到上花岔乡。离上花岔乡约4公里的山路旁,就是上花岔村,69岁的白常明正在半山坡的地里拔草。

白常明家里一共有6口人的地,也算是大户,可每天守在家里和地头上的只有他和老伴。白常明的老伴李锦清今年已经66岁,体弱多病,他的儿子在白银打工,大女儿和小女儿已为人母,孙子宁宁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去父母亲那里还没有回来。白常明无奈地说,全家36亩地,全是山地,都靠他们老两口种,家里三只绵羊,大多数时间拴在后院里没人放,只能割些山草喂养。实际上,在白常明家里,里里外外全靠他和老伴,两个孙子小学毕业前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地里的麦子、胡麻和玉米,都是他们找村子里的人帮忙种的。唯一的一头毛驴,因为没办法喂养,前几天已经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