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会因为静脉血栓,感觉到腿部疼痛,而且还会行走困难,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活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而且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了解其中的医患人群,那么,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1、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减、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纤、高黏状态。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又互相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淤滞,往往易形成静脉血栓。
2、长期卧床者
长期卧床者往往出现血流滞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动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缓慢,就会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尤其是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缓慢还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凝血所必需色浓度而形成血栓。
3、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减慢又可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因为低蛋白血症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损害,可以引起肾、肺和周围静脉血栓形成。
5、动手术者
术中、术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亦很高。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时,心脏的射血功能减退,不能维持正常血压,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流滞缓、血液高凝,使得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增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不能平卧,呈半坐位,这种体位不仅可以造成下肢静脉血向心回流障碍,而且平卧时小腿肌肉松弛,不能正常发挥泵的作用,加重了血液缓慢和淤滞,更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骨折者
骨折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于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骨折的同时常伴有血管的损伤,静脉壁损伤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骨折激活了机体的应激状态,使血液凝固度增强,骨折术后外用石膏托固定并需长期卧床休养,导致血流缓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8、肥胖者
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个体而言。有研究结果发现,肥胖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0.2倍,且肥胖女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也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平时大家需要尽早了解疾病的出现,而且要注意身体的调理方式,为了避免造成更多影响,大家需要注意高龄老年人的身体变化,要注意活动,全面的进行保健,而且要注意自我调理。平时也要注意其中的护理事项,有效地进行诊断身体。
-
中老年如何养护好自己的关节?1.改变不合理的运动方式一般来说,30岁是我们人体硬骨与软骨强度的巅峰时期,之后就会逐渐下降,在50岁以后就不要进行太高强度的
-
关节炎原因有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现关节问题,老年人患关节炎主要与体重过重有关,也与关节损伤有关,不注意关节的保暖工作容易导致关节炎的损伤,关
-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你了解坐骨神经痛吗坐骨神经痛有可能是身体肥胖的原因,坐骨神经痛会引起疼痛感,患者还会出现局部肿胀的感觉,会影响生活质量,坐骨神经痛主要与不
-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老人要注意骨质疏松预防老年人要关注骨骼的健康状况,尽量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能预防骨质疏松,纠正挑食、偏食的习惯能预防骨
-
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3种食物改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是身体缺钙引起的,及时补充钙质,多吃含钙的食物能改善骨质疏松问题,老年人患骨质疏松要多喝些牛奶,牛奶能有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