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隔代教育 要适时退居幕后

老人隔代教育 要适时退居幕后

隔代教育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但是老年人要记住,无论什么情况,在隔代教养中,家庭成员都要明确一个原则,父母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老年人在孙辈的抚育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当的转变观念,最好是起到辅助作用,那么教育好孩子,一样可以发挥余热:

一是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不要大包大揽。

老年人在晚年见到隔辈人,往往比年轻时更为激动和喜悦,对孙辈的爱更为强烈,也因为有过带孩子的经历,比年轻的父母更熟悉如何带孩子。老年人的务实和耐心往往是年轻父母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手工制作、儿时的互动游戏、童歌童谣等在带孙辈时都能派上用场。3岁的天天有各种各样的现代玩具,然而他最喜欢的玩具却是爷爷叠的纸飞机,爷爷会“做飞机”在他看来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位老人动员孩子的父母也参与其中,一家三代共同回味传统游戏中的乐趣和亲子的互动。

二是尊重儿女,与时俱进,不要惟我独尊。

老年人带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几十年中,社会发生了巨变,当今孩子的生存环境和大家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同以往。而不少老年人观念中的好孩子是听话、老实、规规矩矩,带孩子时喜静不喜动,对自己不曾了解的新鲜事物往往持排斥态度。现代社会各类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明智的老年人视野要开阔、具有学习精神、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是帮儿爱孙,促进和谐,不要激化矛盾。

在中国社会,祖孙之情胜过亲子之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祖孙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家庭关系中老年人的独特作用。老人带孩子是帮儿女,就不能在亲子之间制造矛盾,而应该做好亲子沟通的纽带。小红的奶奶就是个明白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好吃的告诉孩子给妈妈爸爸留一点;给孩子买玩具、新衣服说是妈妈给买的;到了周末,一定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这样,尽管小红有时见不到父母,但给孩子的感觉是父母时时都在自己身边。

四是珍爱自己,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操劳。

老年人给儿女带孩子的前提是自身健康,应当留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培养儿孙体谅老人的情感和在日常生活中扶助老人的习惯。比如4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做简单自理和家务事的能力,家长可以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的事自己做,和老人一起洗小件衣物、收拾房间、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不在于事情大小、能做多少,关键是能逐渐起到减轻老人家务负担和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