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多 常回家看看老人可能成奢望
老人因缺乏子女关爱选择轻生,听起来都让人心痛。为人子女,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从步履蹒跚到初入学堂,从就业求职到结婚成家,每一步都倾注着父母的苦累和心血。但是现在的子女会因为没有时间回家看望老年人,而让老年人的晚年承受不一样的孤独!
然而,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强和老龄化趋势发展,等子女长大成人、琐事缠身时,父母已渐渐老矣,不知不觉间成了空巢老人,一年见与子女在一起时间少之又少,他们心灵空虚,缺乏子女、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和子女在一起。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但不管何种原因,父母永远是子女在世界上最亲近、为子女付出最多、子女也亏欠最多的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观念在今天依然时兴,无论工作多忙、事情多多,为人子女都要抽时间、挤时间多看看父母、多陪陪父母,莫让“常回家看看”成了老人的奢望。
随着老年人口、独生子女户逐渐增多,空巢问题已超出家庭范围成了社会问题。子女远赴他乡、繁忙无暇抽身,使得父母心灵慰藉越来越少。居家养老仍是当前主要的养老方式,社会对空巢老人问题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应对机制,旨在关爱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如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不到位、服务不规范,适宜老年人的各项活动开展较少等等,让本已空虚的老年人心理难以从社会得到弥补,更加剧了老人的空虚感、寂寞感和孤独感。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关爱仍是破解空巢老人难题的首要选择。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在家国一体的封建王朝,孝道被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既有家庭伦理又有政治伦理,官员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孝道,许多封建帝王率先垂范,成了遵守孝道的典范。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孝更多被赋予家庭伦理的意义,更倾向于道德范畴,对子女要求虽不似古人那么严苛,但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赡养父母等最基本的伦理常识容不得任何质疑和抛却,繁忙不是借口,路远不是理由,关心照顾父母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其实父母并非想把子女死死捆在身边,父母对子女的宽容是最无私的、也是最无边的,他们会时时处处为子女考虑,会体谅子女的辛苦、原谅子女的疏忽,会常说“要是工作忙就别回来了,我和你爸(妈)都很好。”之类的话。天底下哪个父母不为儿女牵肠挂肚,哪个父母不想天天看见自己的子女,为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心情,即使不能天天陪在父母身边,也要经常和父母联系沟通,抽时间承欢膝下、跟前尽孝,让父母心灵不再“空巢”。
就在今年8月9日,广州市团市委、市少工委、广东陆叶慈善基金会发起了“感恩孝道”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将孝文化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小就受孝文化熏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感恩之心,行孝顺之行。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项弘扬孝文化、传承孝文化的有效举措,通过小学教育可以让孝文化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以便将来用实际行动回馈父母恩情。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对子女魂牵梦绕的牵挂心声,道出了多少老人对亲情慰藉的无限渴望。行孝在平时,子女平时多抽时间“常回家看看”,才是治疗父母“相思病”、排除心灵“孤寂感”的最佳精神良药。
-
老人带孩子 12个误区要知道有很多的人们在平时的时候都是喜欢小宝宝的,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在平时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温别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时候,水温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能够改善我们老年人的身体,给我们的老年人带来非常健康的保护才
-
老人带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在宝宝才能够帮助我们小宝宝,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扰,还能够给我们的儿女减轻一
-
老人到底应不应该帮子女带孩子?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帮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够给我们的子女带来非常健康的状态,还能够用一个非常好的
-
老人为何会依赖子女呢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使得日常老人们的身体状况逐渐的发生衰老,此时不但在日常行动方面带来极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会表现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