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害了孩子

请不要害了孩子

一到中午,成都某中学校门外就会出现一支“队伍”。他们或骑车,或开车,或走路,方式不一,目的却相同——送饭。因为孩子一句“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这些家长便不辞辛苦送饭到校。“送饭大军”并非成都独有,只要有学校,一到饭点校园门口定会出现同一片风景。

  面对此景,我只想问家长一句,缘何对送饭如此乐此不疲?如若真是因为孩子那句“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的话,实在有些悲哀。恕我直言,随着校园食堂逐步社会化,伙食条件明显好转,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营养之需。“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实在不能成为送饭的充足理由。

  条件好了、待遇高了,为什么却越来越不适应了?这个责任到底又该谁来担当?学校的宿舍住不惯、床睡不惯、饭吃不惯,不知道以后还会出现什么不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回头审视当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自可找到答案。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成绩要好,其余都由父母一手包揽。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真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温室中的鲜花不经风霜。同样道理,过惯了“包办”式的生活,孩子们没有锻炼、缺少磨难,依赖心理愈发凸显,适应能力不断丧失,碰到困难只能本能地选择退却、让步。去年就有报道说,一名女大学生入学后不会洗衣,只好把衣服寄回家,面对女儿寄来的衣物,妈妈一脸苦笑。可是直面这种尴尬,妈妈又能怪谁呢?

  如今的孩子能力差、怕吃苦已成大家的共识。或许我们每个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都出于舍不得的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不敢放手。殊不知,这种惯宠却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任,除了使他们养成依赖习惯外,也容易使他们丧失适应能力,令人可怕。有报道说,现在“啃老族”的比例正逐年上升,这与当下“越位”的家庭教育不无关联。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古今中外,大凡成就者,个个都是饱经风霜、吃尽苦头。当下,孩子们欠缺的不是钱财衣物,而是“苦难”和“磨炼”,有必要通过逆境教育让他们增强适应能力,通过艰苦锤炼使他们敢于拼争。毕竟,路还要靠孩子自己闯,前途要靠他们自己去拼争。你现在可以送饭,却不能一辈子给他们送饭,让他们永远当个“啃老族”吧!

  如今的一代是承担民族振兴的一代,过硬的素质自是竞争的资本,这靠当下的家庭教育显然是无法胜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孩子不只是家庭的私事,更是影响整个民族的大事,理应慎重对待。家长们,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不要害了孩子。记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