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如何养育子女

父母应如何养育子女

 不分种族、年龄和地区的家长们对子女成长的关照可谓煞费苦心,几乎达到捧在手中怕摔着,含在口中怕融化的程度。父母们对子女的成功是如此之关注,让养育子女已变为一种开发产品的过程。

  各地反映出的现象是,有家长要求护理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因为这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并不为早;家长因子女考试成绩不佳而向正在授课的教师兴师问罪;有高校系主任称,不少一年级新生非常脆弱,到校不长时间就尽显疲惫,一副似要崩溃模样,稍有压力就可能会让他们垮下。

  这就是21世纪初期美国父母养育子女所呈现的一幕:放纵和溺爱,是又一类要爆裂的泡沫。

  与以往叛逆年代情况相反,现在社会出现了令人感到好笑的父母过度保护,在孩子身上过度投资的势头。若家长们真希望子女成功,就需要学会何时让他们独立生活。然而,家长们常常是制约子女成长的因素。

  这种对子女过度关爱的极端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当有子女入高校学习后,个别家长在校园附近租房,并用望远镜经常观察子女的学习与课间活动情况。但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随着持续的和平与繁荣,人们的恐慌和焦虑反倒增加。父母们在犯罪率下降后反而不愿让子女远离自己的视线。步行和骑车到校的学生比例从1969年的41%降至2001年的13%。6-8岁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从1981年到1997年间减少了25%,而同期家庭作业却翻倍。对年少孩子采取一定程度的过度关爱还算是可理解的,但现在教育界人士看到的是此现象一直蔓延至初高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