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患癌仍长寿 多运动规律生活成秘诀

百岁老人患癌仍长寿 多运动规律生活成秘诀

此外,韦于吕宁认为,长年从事发明工作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勤于用脑,使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芬兰发明家联盟负责人韦约·瓦卡奈宁说,韦于吕宁如此高龄仍能从事创造发明,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和赞赏。在芬兰,老年人患痴呆症的人数较多,因此韦于吕宁的事迹非常值得借鉴,他的创造力可以激励很多人。(新华)

近八成芬兰人愿意退休后继续工作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近八成芬兰人愿意在退休后继续工作。

芬兰媒体本月7日报道,据芬兰奥普泰阿姆劳动中介公司和埃泰拉养老金保险公司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虽然几乎都反对提高芬兰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但78%的受访者希望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理由是让自己有事可做且有人陪伴。获得更多收入也是一个重要动机。由于退休后可根据自己能力和意愿有弹性地安排工作,他们对短期临时工作和季节性工作最感兴趣。

而对雇主来说,退休人员不仅是高质量劳动力,而且可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芬兰企业联合会今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芬兰中小企业中,有近五分之一已雇请退休人员,另有超过七成的企业表示愿意使用退休人员。

在芬兰,正常退休年龄为63岁。但随着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普遍到达退休年龄,芬兰近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远多于新增劳动力。金属、建筑以及服务等多个行业已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据2009年3月公布数据,芬兰全国532.6万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89.2万人,超过15岁及以下人口的总数。

为庆贺父亲的百岁寿诞,帕沃·韦于吕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父亲撰写了一部传记,名为《埃梅利·韦于吕宁的一个世纪》,这部书于2009年出版。书中介绍了韦于吕宁百年来的生活经历,同时反应了芬兰民族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与父亲之间亲密无间的父子亲情。

韦于吕宁1910年1月11日出生于芬兰北部的一个佃农家庭。1930年至1933年间,他就读于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农业土壤学。此后,韦于吕宁当过农业咨询师、菜农,还与妻子一同经营过园艺公司,一生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1939年,韦于吕宁结婚,育有两儿两女。妻子于1987年病逝后,他一直独居在与小女儿一家相邻的住宅里。

《埃梅利·韦于吕宁的一个世纪》一书中写道,韦于吕宁待人宽厚,性情温和,心胸开阔。无论是年轻时与妻子和儿女的小家庭,还是进入老年后子孙满堂的大家庭,都充满着温馨和亲情。由于他的宽厚和慈爱,韦于吕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亲密和睦。

韦于吕宁关注每个儿孙的成长,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童心,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孙相处,亲密无间,甚至不让孙子和重孙称呼他“爷爷”或“太爷爷”,而是直呼其名或昵称。他目前共有8个重孙,经常与他们一起玩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