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了解4个宿便的误区

老人要了解4个宿便的误区

长久以来,“宿便论”臆造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这样的话让很多的老年人,对宿便有恐惧心理,他们认为宿便造成肥胖、宿便让皮肤变差等。不少人因此陷入排便误区之中。但是消化科专家建议,先要从医学角度认清宿便,没必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宿便问题可自行调节,必要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我们帮助老年人来正确认识宿便吧!

以下是常见的4种关于宿便的误区——

误区1

一天没排便就紧张

解放军458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施章时主任介绍,“宿便论”将宿便与便秘混为一谈,夸大事实,制造恐慌。“大便本身是要排出体外的,排便有时间和规律,因而大便暂时积存于身体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大便积存多久,到便秘的程度才值得关注。”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状态都不同,临床所说的便秘,是超过三天才排一次大便,而且大便硬结,需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排便。所以,不能因为排便间隔长些就疑神疑鬼。

施章时接诊过好些“心理便秘”的个案,明明不是便秘,非认为是便秘。有位患者做完肛门手术后,感觉肛门窄了,排不出大便,故不敢吃东西,可越不吃东西大便越少,形成恶性循环;还有的中年女性受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肠功能改变、消化功能改变,易出现排便困难。其实,只要自己认识问题,调整好心态和饮食,多吃蔬果,多活动,就可解决问题。但受“宿便说”困扰,不少人四处求医,以为得了恶病。

误区2

多喝白开水就能清肠道

施章时主任指出,很多人都相信“宿便会增加身体毒素”这个说法,出于“清肠毒”或减肥目的,进食量特别少或喝很多白开水,但吃得少,大便的量自然也就少了。施章时表示,大便不完全是废物和秽物,它也有其用途。这是因为,大便属于*排毒的方式之一,毒素要经过肠道排泄出身体。因而常规的、有形状的大便对*极其重要。大便通畅,整个体内、体液的循环都通畅。食物中的纤维素能供给肠道细菌营养,对消化有帮助。若进食过少,肠道细菌没有营养,就无法分解身体毒素。

减肥可通过控制食物的能量,但要维持饮食均衡,可以相对减少主食、脂肪食物的摄取,蔬果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