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常识

小儿脐疝的原因以及判断方法

小儿脐疝的原因以及判断方法

孩子们患上了小儿脐疝之后,会有很多的症状表现,家长们要是不能了解这些的话,就不能正确科学的判断自己的孩子的疾病,所以这样就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了,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怎么判断是不是患上小儿脐疝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小儿脐疝气呢一般来说,由于早产儿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够完善,所以比足月儿更容易患上脐疝气。正常的肚脐应该是凹陷下去的,如果孩子的肚脐像一个泡泡那样鼓起来,而鼓起处压下去后发现有空洞,那就很可能是脐疝气。如果新生儿脐疝气鼓起的包的直径没有超过5厘米,就不用太过担心。

据疝气专家介绍,脐疝气有大有小,要判定脐疝气的严重程度,并不能只依靠简单地观察外观,而要在宝宝熟睡后轻轻按压肚脐凸出的部分,在凸出部分被按压之后,会摸到腹部肌膜的空隙处,此处空隙通常不会超过1厘米。如果超过2厘米,就算是比较严重的小儿脐疝气。

温馨提示:小儿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脐疝气基本都会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新生儿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但是,如果脐疝气在1岁后仍然没有痊愈,就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脐疝的常见发病原因:

1、 生理性脐疝气,为良性状况,通常在一两岁之间自行消失;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必须补充甲状腺素;

3、 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是粘多醣累积症,高雪氏综合症等;

4、 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

5、 肌肉张力不足的疾病,如脑性麻痹,肌肉萎缩症等。

脐疝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见到脐部有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安静或躺着时小肿块可鼓得大而紧张。若用手轻轻压回去,同时还可听到“咕嘟”一声,感到有一股气从小肿块里挤回肚子里去了,这就是脐疝。有时孩子哭闹不安,解开衣服看到脐疝突出来了,家长就以为是脐疝引起的哭闹。其实患脐疝的孩子一般并无痛苦,个别可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很少有孩子因为肿块过度膨胀而出现腹痛、呕吐等嵌顿症状。

希望上面我们介绍的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而且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若果家长们不知道这些的话,就不能在生活中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疾病,并且帮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了。